《九色鹿》說課稿
《九色鹿》安排在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以“誠信”為主題,除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外,同時對學生進行“誠實篤信、相互尊重”這一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九色鹿》作為本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體裁是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fā)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受到懲罰的故事。贊揚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德,譴責了調(diào)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所以,我將“美”定位為本課的主題,這心靈的“美”包括“守信”。
這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懥艘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形象鮮明,用對比的手法為我們塑造了兩個人物,調(diào)達見利忘義、背信棄義,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表達了勞動人民對誠信的追求。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思考能力,能通過朗讀對故事中的人物有比較主觀的評價能力,學習這種情節(jié)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展開多元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jù)教材在主題、體裁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四上提出的四方面重點學習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用“竟然”和“只好”造句。
3.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生動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語言,能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4.明白真正的美在于擁有一顆善良、誠信、棄惡從善的心,懂得做人要學會恪守信用的道理。
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品讀語言,體會、想象人物的形象,對九色鹿的和調(diào)達的品格特點有鮮明的感受,從故事中形成對“美”的正確的價值觀和對“誠信”積極追求的人生態(tài)度。
(設計意圖:在本文的教學目標中,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便是依托文本語言,有效達成情感目標。這是由民間故事的特點所決定。這個民間故事是寄托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美好理想和愿望,故事通過九色鹿和調(diào)達的對比描寫,譴責了貪心與負義,頌揚善良與正義,九色鹿是美麗善良的化身,勞動人民把美好的理想寄托在九色鹿身上。我在設計上充分挖掘人文內(nèi)涵,營造情感氛圍和人文空間,引導學生在這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中獲得審美體驗。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不是老師的說教能實現(xiàn)的,必須依托文本語言所承載的人文、思想,通過品讀語言,理解體會,才能獲得情感的熏陶,所以我結(jié)合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法,沒有什么經(jīng)典創(chuàng)意之處,遵循“因?qū)W而教”的理念,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學習需求安排教的策略,將“學權”還于學生。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進入角色朗讀體驗的教學法,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進通過角色的體驗加深對人物的印象,提高與文本的溫度,充分感悟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品讀、想象、對話、演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思維的能力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