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教學反思
虎門銷煙教學反思
《虎門銷煙》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記敘了1839年6月,林則徐率領文武百官在虎門銷毀了200多萬斤害人的鴉片,這一舉動震驚中外,讓外國侵略者看到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因此在教學是要讓學生深入到這一歷史事件中,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再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來深入了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由于課前預習比較充分,感覺整堂課上得較成功。細細反思主要表現如下:
1、抓住主線,創設激情,進入情境。
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壯舉,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引領學生用心地、細細的品讀課文,從哪些語句中我們能深深的感受虎門銷煙是壯舉?學生在細讀課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銷煙前人的多而廣,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詞讀悟出了人多而廣;其次是感受到了銷煙的隆重、壯觀,讓學生自己讀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從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場面;接著進一步引導從將要下令時的情景和銷煙時的情景中發現“禮炮轟鳴”、“群情沸騰”,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把氣勢讀出來;最后讓學生想像自己也在現場,自己也在歡呼,體會出銷煙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體會出人民的那種愛國的感情,當學生們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更是一種感情的迸發,學生們讀得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2、遷移生活,感情升華
課文結束的時候,當孩子們還沉浸于虎門銷煙的壯舉中,沉浸于林則徐的英勇斗爭精神中時,我話鋒一轉,“同學們,林則徐虎門銷煙,震驚中外,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壯舉,人們永遠地記住了他,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的模糊,今天我們卻看到了和虎門銷煙格格不入的現象。目前走私毒品現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梟想盡一切方法從國外販毒運毒。為了賺取高額的錢財,他們不僅殘害著同胞的身體和靈魂,更在危害著國家的安全。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最想說什么?”“此時此刻,面對這我沒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你又想說什么?”可能是我問的太急了,也可能是我問題設計的不夠合理,孩子們的而回答只停留在面上并不深入,課堂氣氛也相當沉悶,在此浪費了很多時間,為此我深感遺憾。除此之外,駕馭課堂的能力和對學生的引導也不夠,這也是我今后的課堂上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虎門銷煙》教學反思
“當你站在林則徐塑像前,你的眼前一定會浮現出虎門銷煙那壯觀的場面,你的心底一定會涌起一種民族自豪感……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那段難忘的歷史——《虎門銷煙》。”隨著激情導入,我們再次走進了課文《虎門銷煙》的第二課時教學。教完這一課,我的感受頗多:
一、找準課文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潛心閱讀
今天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教學,主要是突破教學難點“揭示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通過讓學生自瀆自悟、邊讀邊想的方法,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讓學生自主讀書、評論、感悟,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動態效果。在復習導入時直接構建一個話題“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呢?”去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解讀文本。從場面壯觀、儀式隆重、人群興奮幾個方面去感悟,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最后通過拓展練習提升對虎門銷煙的認識和理解,并借此機會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準確的研讀文本,找準切入點,起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