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1、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同學已經會背許多首古詩了,我們剛剛學過的《贈汪倫》,你會背嗎?抽生背誦。
2、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李白),本學期我們還學了他的一首關于月亮的詩歌喲,————《靜夜思》。
3、師生齊背《靜夜思》。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詩題。
3、讀通詩句
(1)老師范讀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不會認的字借助拼音解決。
(3)同桌互相教讀,正音。
(4)齊讀。
(5)個別讀。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知詩意。
(1)簡介“峨眉山”。
(2)齊讀詩的第1、2句,想想詩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導學生想像畫面,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3)齊讀詩的3、4句,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注意4個地點轉換,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詩意:嘗試著和老師一起說說詩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5)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讀。
7、練習背誦。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學生一起讀關于月的古詩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出示詩句,學生感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滿懷愁,愁老母零亂的白發滿懷——潘洗塵《飲九月九的酒》
3、齊唱《峨眉山月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