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誠實與信任(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這部分課文。
2、懂得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還可以用什么作題目。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認識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幫助學生認識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三、教具準備:投影片、插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誠實與信任》。通過昨天的學習,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講。
2、師:同學們都能用簡潔的一句話把課文大意說清楚了。課文中也有一句簡潔的話把“誠實與信任”講清楚,誰能把它找出來?讓生自由找后指名說。
3、師出示句子: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指名讀)
4、過渡:作者當時只留下了一張紙,可主人為什么說作者留下了誠實和信任,讓我們一起回到事發的夜晚。
質疑研讀,探究“誠信”
1、師:自由讀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誠實?讓生邊讀邊把書上有關的詞句劃下來。
2、討論交流:(指名講,師相機出示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⑴、“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①、交流:為什么這樣做能反映我的誠實?當時我是怎樣想的?
②、師:前半句作者說責任每人一半,后半句責任在我,這是不同的兩種看法,作者用了哪個詞語把這轉折的意思寫出來。(但)
③、指名讀——齊讀——自由練習——齊讀(評:把作者要承擔責任的決心讀出來。)
④、師:車超過二三十米,為什么作者沒看見?能見度是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能見度)(齊讀: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
⑤、師:盡管如此,但是作者認為責任在自己,這表現了“我”的一種什么品質?(誠實)齊讀相關句子。
⑵、“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
①、交流為什么說這樣做能反映我的誠實?“我”當時是怎樣想的?
②、師:既使我們一走了之,也沒有人看見,可是作者卻沒有,而且還寫了字條壓在雨刷下,從我的所思所想可以看出我的誠實。如果你是車主,你看到了這張紙條,你會想些什么?指名講。
③師小結后指導朗讀相關句子。
、品讀對話,體驗真誠
1、過渡:三天之后,車主就打了電話給作者,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4——10自然段,大家邊讀邊想:你從作者與車主的對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2、指名分角色朗讀4——10自然段。
3、討論交流:你從作者與車主的對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講,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幾點:
①作者誠實,很有禮貌。
②小紅車主人在和“我”的通話中,被“我‘的誠實感動了。
③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和信任。
出示相關句子:“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讓生齊讀這句話后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或者生活實際理解這句話。
④師:是啊,誠信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更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誠信的確比金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