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與信任教案
19 誠實和信任
通州市四安小學 張志賓
【教材解讀】
蘇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第19課《誠實與信任》這篇課文,記敘“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斷了路邊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紙條,后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的第二段(對話部分),尤為情真意切,生動感人。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這部分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子更重要的道理。
【教學重點】
讀中感悟“打電話”這部分內容,體味誠信。
【教學難點】
感悟文章“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的寫作特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關于“誠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設計理念】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中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通過誦讀、分角色表演讀等,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而感悟出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對話,達到步步升華的效果。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初識誠實與信任。
1、分別用誠實、信任造句。
(根據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初步理解誠實與信任)
2、揭示課題。
二、質疑研讀,探究“誠實”
。1)自由讀,交流:我們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是怎樣的一個人?(直入主題,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體會、揣摩人物的品質)
(2)教師相機出示語段:
a.“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是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思考:明明是紅色小汽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是造成這次事故的原因,為什么“我”會認為事故的責任在“我”,而且留這張紙條是“應該的”呢?(引導學生在討論中體會“我”的誠實:勇于承擔責任)
b.“我環顧四周,不見一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這輛車的雨刷下!
(引導學生明白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是一種傳統美德,古人稱之為“慎獨”,教師板書,也請學生記在書上,記在心中。)
三、設計練筆,理解誠實。
1、給車主留個條。
學生交流紙條內容,在請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正確的留條格式和必要內容(臺頭、大致內容、落款)。
(通過學生的練筆,讓學生進入角色,在自己身上多找原因,設身處地的解決碰車這件事,極好的促進了學生對誠實的更深層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