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3、喚醒學生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理解、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么意思呢?(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2、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么“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1、交流。(“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么要說這句話?請同學們讀課文1-2自然段,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實。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3、“必須”什么意思?(一定要這么做)徐悲鴻一定要做什么?(學生再讀這句話,回答一定“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指誰?教師追問。當學生回答出他們指“外國留學生”時,教師繼續提問“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自己的理解,實現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劃,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預設:(1)、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的徐悲鴻學畫時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么要更加奮發努力?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學生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當學生回答出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時,教師提問學生徐悲鴻為什么要這樣潛心臨摹?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出示《駿馬圖》,這只仰蹄奮起的駿馬,不就是徐悲鴻的最好寫照嗎?學生讀四、五節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么支撐徐悲鴻寧愿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面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