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案例)
一、研究問題
《第一次抱母親》描寫了母子情深:悠悠母親愛,深深赤子情。因此,研究問題確立為:走進文字,體悟情感;走出文字,浸潤情感。即本次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題:語言的內化與拓展。
二、設計依據(jù)
1、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寫的是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真實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深深的愛,更表達了一位孝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如何讓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體會到母親的偉大,體悟到孝子的情懷,并從語言文字中走出來,感受到自己的母親,感悟到自己也該表達愛,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這對于年齡尚幼的四年級學生來說的確不是很容易,他們還沒有太多的經歷,他們依然還處于被精心呵護的階段,要體會母親的愛意并要學會對母親感恩,就有賴于課堂的預設,有賴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賴于課堂的生成。跟著學生的需要走,引領他們在情感世界里走個來回,這是本教案的目標。
2、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fā)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fā)學生的感恩之心。
3、語言的內化目標:
1、詞語“擔子”
2、句子“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3、語言情感的雙重內化:體會作者抱母報恩時的思想感情,由彼及己……
4、教學準備:小黑板 錄音機 配樂磁帶(獻給愛麗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歌德名言:“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讀書,一只眼睛讀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讀紙背面的意思。 ——歌德”
生:讀名言并解釋
師:希望同學們爭做會讀書的人,能讀出藏在紙背面的意思!
2、(過渡)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第一次抱母親(齊讀題)。請大家回憶: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時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
生:……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呢?
生:因為……
3、小結導入:作為兒子,作者和母親朝夕相處,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他的眼力怎么會那么差?竟然連母親的體重也看不準?帶著這些疑問,今天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請同學們打開書,誰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三小節(jié)。
二、細讀課文,披文悟情
1、學生讀課文第二、三小節(jié),思考:“我”眼力為什么這么差?
2、師:“我”眼力為什么這么差?
生:因為“在我記憶中……”
3、師:請劃出這段話并齊讀
生:齊讀
4、出示小黑板:這段話共有四句話,編號并分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師: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都十分耐人尋味,能用你的兩只慧眼,讀出隱藏其內的含義嗎?可以和同桌一起讀讀并討論一下。
生:逐句讀并討論。
5、師:誰讀懂了第一句話?
生:小時候的事情/走的路不平常“翻山越嶺”/很累很辛苦
師:讀懂第二句話的?
生:時間長/不是一天兩天/母親一直很辛苦……
師:第三句呢?
生:我們長大了/母親舍不得我們挑重擔/母親十分愛我們,總是寧愿自己吃苦受累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母親是怎么“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