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時目標:
1、聯系課文語句,了解“我”受明明感染而產生的情感變化,理解文中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理解最后4個自然段的含義,談談自己的認識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種太陽》談話:仔細聽,歌曲中的小朋友有一個怎樣美麗的愿望?(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光明和溫暖)
一、復習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番茄太陽”》。讀出溫暖而美好的樣子。
2、這奇妙的稱呼出自一個5歲的殘疾女孩明明之口。通過昨天的學習,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明明?(她雖然生下來就看不見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麗可愛,聰明機靈,乖巧懂事,有一顆善良的童心。)
3、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她用咯咯的笑聲感染著作者,使作者的心情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二、深入人心,感受童心
(一)解讀“灰暗”
1、這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 請大家小聲讀讀,找一找哪個詞語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里。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
師:是的——“灰暗”。(板書:灰暗)。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心情“灰暗無比”呢?
生:從“臨時租住”、“生活很艱難”這些我覺得她有點漂泊的感覺,連一個固定的家都沒有,日子也不好過。
生:在這篇文章里,“我”生活很艱難,而且又是一個殘疾人,沒有自己的家,當然會心情不好啦!這灰色的房子也襯托出了一份灰暗的心情。
生:“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證明她是從別的地方剛剛到一個新的城市來,我們從前學過獨在異鄉為異客,她一人在外,沒有朋友自然是心情很灰暗!
出示作者簡介,師補充介紹:17歲那年,作者衛宣利在一場意外的車禍中失去了雙腿,24歲這年,她為了逃避家人安排的婚姻,獨自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靠著微薄的稿費收入,生活無比艱辛,心里是無比孤獨,這就是“灰暗無比”啊!
2、師:誰能把你體會到的心情放到文字里,讀給大家聽?
師:看來你已經把自己體會到的心情融進了文字里了。我們讀書就應該這么用心體會著讀。
(二)解讀“溫暖”
1、作者灰暗無比的心情又因哪一幕發生了改變呢?瀏覽2、3、4自然段,你找到答案了嗎?
2、[直接導入第三自然段,出示]
我去菜場差不多是中午,這時攤上沒什么人,那位年輕的父親拉著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種蔬菜上來回撫摸,耐心地說:“這是黃瓜,長長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點;番茄很好看,圓圓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媽媽也在旁邊笑。
(1)自由讀這段話,圈出描寫父親動作的詞語。
“拉著”“來回撫摸”“耐心地說”(拉著小女孩的手來回撫摸。)
你從爸爸的動作中感受到什么?(爸爸教孩子認識生活,對孩子的疼愛)
你能學著爸爸的動作來讀讀他的話嗎?
爸爸多像是明明的——眼睛。爸爸僅僅是教女兒認識蔬菜嗎?早上起床時,可能會教她……吃飯時,可能會教她……洗手時會教她……爸爸如此,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幫助明明通過手的觸摸認識整個世界,對明明付出了無限的耐心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