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綠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了解訪問記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部分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分清課文層次,了解沙漠和綠洲的特點。
教學過程:
(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悟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感情。
2、學習運用語言,觀察題圖描繪迪拜街頭風光,感受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建造綠洲的奇跡,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文結合,激發閱讀興趣。
1、齊讀課題,抽默部分詞語:咸而板結、不毛之地、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批改并相機板書:沙漠 綠洲
2、欣賞“沙漠”與“綠洲”圖片,朗讀詞語,相機板書:惡劣 良好
3、質疑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引發探究期待: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到沙漠和綠洲的特點,他們之間有著天壤之別,怎么也無法將它們聯系在一起,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的?這也是作者訪問迪拜的原因,迪拜之行讓作者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二、找出中心句,形成閱讀線索。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語句直接告訴我們變化的原因,把課文讀薄了,這是語文學習的一種能力。
2、交流梳理,出示關鍵句。(①阿拉伯朋友告訴我們,這里的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②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3、小結:正是因為阿聯酋人民不惜一切代價辛勤培植和精心侍弄花草樹木,沙漠中才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綠洲。相機板書:辛勤培植 精心侍弄 中的
三、從“代價”入手,品讀全文。
1、“代價”什么意思?(為達到某種目的所耗費的物質和精力)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想想阿聯酋人在種植花草上花了哪些代價?又是多大的代價?在相關詞句邊作上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把課文讀厚了,這也是語文學習的一種能力。
2、結合句子交流,體會“種植”的代價,相機指導朗讀。
(1)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
預設一: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
抓住“培養一個孩子”來體會。
預設二:
“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抓住三個動詞“買來”進行理解。
預設三:
“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