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說課稿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重在闡述語文教學的幾個重要問題:1.教什么?教字詞句段篇的重要之處;2.怎么教?聽、說、讀、寫、思的整合實踐;3.學什么?學習文本語言傳遞出來的新的信息;4.得什么?得知識、情感、思維、語言諸方面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比喻句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2.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學習劉備尊重賢才的品質。
3.憑借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教什么——明明白白,怎么教——清清楚楚
一、教學有線,牽動全篇
作為語文老師,在引領學生賞析一篇文章時,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文眼。順著文眼思考,就能順藤摸瓜,理清文章的來龍去脈,使文章枝干分明地呈現在學生腦海中。《三顧茅廬》這一課,很明顯,它的主線是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找到文章的文眼后,我設計了一個統領全篇,值得探究的核心問題展開教學,使各個分散的教學點串聯起來。因此開課以杜甫的名句導入后,設計了這樣一個拋磚引玉的問題:劉備三顧茅廬,他的真心到底有多誠,他的真情到底有多真?讓我們細細品味劉備這份深深的誠心誠意。聽聽他是怎么說的,看看他是怎么做的。遵循這這樣的一條主線,我將教學程序設計為以下幾個板塊:1.話語之中聞真情;2.行動之中看誠意;3.隆中之對表真情;4.出師表里憶真誠。在板塊教學中依然要遵循教學有線的原則,每個板塊都抓住一個核心問題展開教學。如:劉備這一下,讓我們見到他的——誠心誠意;這一行,讓我們見到他的——誠心誠意;這一站,站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這一等,等處了他的誠心誠意,這一“快”,更是快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迫不及待。分而不亂,連而有線是板塊教學的優勢。教學時只要提煉一個問題:從哪里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就能“牽一發而動全文”了。
二、想象品悟,再邁一步
對于重點句、關鍵詞的教學,如何讓學生讀出味兒來,讀得傳情?方法其實很多,其中有一點,是我們教師自己在課文時就要有的一種素養,利用文本空白處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人物內心,豐富人物形象。如在體會劉備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的誠心誠意,我設計了讓學生試想三人步行的畫面:張飛見大哥下馬,不解的問:_____________,劉備對張飛解釋說:____________。在劉備恭恭敬敬地站在臺階下等候許久之處,我設計了想象同樣在外等候這么久的張飛關羽二人在門外會交談些什么,引導學生對空白處進行補白,將文本讀厚,語文的素養就是在這樣的聽、說、讀、寫的扎實訓練中慢慢形成的。通過引導想象、創設情境等手段,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一步步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人物形象立體化,具體化。老師將文本讀得有多深,學生就能將文本學得有多透,教學設計時多想想:我再邁一步是不是更好呢?情感的閘門一旦打開,朗讀自然水到渠成,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