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激趣:誰知道《三國演義》?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三顧茅廬(相機板書課題)
2、自主學習:
(1)、輕聲讀課文,學習生詞,知道課文中多音字“著、塞”的讀音、意思
(2)、了解題意:“三顧茅廬”中“三”、“顧”、“茅廬”各是什么意思?課文中的“茅廬”在什么地方,里面住著誰?誰“三顧茅廬” ?他“三顧茅廬”的目的是什么?結果怎樣?“三顧茅廬”合起來又是什么意思?
(3)、理清思路,了解重點:課文重點寫了第幾次拜訪?
3、集體交流,相機板書:劉備、諸葛亮、兩次拜訪沒見著、第三次拜訪見面
(二)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默讀課文,思考:劉備為什么要誠心誠意地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呢?(用文中的語句回答: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 板書: 誠心誠意)
2、“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最最關鍵的是要懂得什么呢?(課件出示劉備責備張飛的話:“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 齊讀 板書:尊重人才)
3、合作探究:哪些地方體現了劉備的誠心以及對人才的尊重,最終打動了諸葛亮出山輔助他的呢?(四人一組合作討論、邊讀邊畫)
4、集體交流,朗讀體會:(課件出示)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鮮明的對比,突出張飛的莽撞無禮和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板書:生氣)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5)、等了半響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通諸葛亮見面。
(6)、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細節的描寫,從語言、動作、神態,突出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與求才的虔誠。(板書:步行 輕輕敲門、走進 恭恭敬敬等候)
5、思考交流:從哪里看出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值得劉備如此誠心誠意地去邀請呢?(課件出示)
(1)、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3)、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精妙的比喻,突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劉備對人才的渴求。(板書:同桌 同榻 一起 魚水情)
6、有感情地朗讀上面的句子。
(三)精讀課文,賞析品味
1、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劉備的誠心呢?他用了哪些方法讓諸葛亮明白自己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而不是虛假的呢?
真心: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去,恭恭敬敬等候
恒心:兩次拜訪沒見著、第三次拜訪、等了半響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用心:冬去春來(不顧寒冷堅持拜訪)、
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諸葛亮看不見都這樣做)
(指導朗讀)
2、諸葛亮作為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肯定有很多人請他,可他都沒有去,偏偏跟隨了劉備,他又是如何得知劉備的誠心是可靠的,是可以信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