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老師”》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人類的“老師”》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內容。這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向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收獲。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起探索自然的強烈欲望。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并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引導提示,繼續培養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能理解課文內容,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
3、情感目標:認識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的啟發,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巧設教與學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學生害怕的心理,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自信地表現自己。
三、說教法
1、讀書指導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本節課中,將采用感情朗讀進行教學。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齊讀、黑讀等方式再現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師引導學生將讀——找——說相結合,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直觀教學法。
本節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巧設疑問,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體現了教師是課堂的參與者、組織者。
四、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充分通讀課文的情況下,讓他們主動地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與他人交流、探究、體會,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人類的“老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了解,F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這篇課文中所說的人類的“老師”指的是誰呢?它們為什么是人類的老師?(這環節通過創設問題,激起學生參與和探索問題的欲望,為這節課的學習作好了準備)。
(二)、抓住重點,精讀指導。
師:為什么說自然界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呢?
1、指導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一段。
(2)、學生找一找,劃一劃關鍵的詞句。
(3)、指名交流。
(4)、教師適機引導。
(5)、小結學習方法。
(這一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自學第4、5、6自然段做好鋪墊作用)。
2、學生自學第4、5、6自然段。
(1)運用學習第3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4、5、6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