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教學設計
一、詩句導入,創設氛圍
在括號內填上相應的的詞語
1、竹外桃花三兩枝,( )水暖鴨先知。
2、( )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3、( )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 )。
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 )似剪刀
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剛才填的詩句里都含有一個什么字?(春)
二、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師:是呀,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春暖花開,在這美好的春光里,你們最想干什么?
生1:郊游去。
生2:放風箏。
……
師:溫暖的和風吹走了冬日的嚴寒,北宋大詩人程顥(板書 提示顥的讀音)
也踏春郊游,即景生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春日偶成》 (板書) 齊讀課題
師:現在你能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出題目的意思嗎?
(春日里的一天,我看到美麗的春色,偶然寫成的詩)
不為寫詩而寫詩,究竟程顥看到了怎樣的春光才意興所致,偶然間竟寫成了這樣一篇膾炙人口、流傳千年的經典名詩呢?快讓我們一起踏入春色,去尋求答案吧。
三、合作探究,悟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這首詩,注意要讀得有節奏。
2、指名讀,根據自己的朗讀,劃分詩句的節奏。
3、齊讀。
師:現在你們就是程顥了,告訴我:
a、你什么時候出門的,當時天氣怎樣?
(生聯系詩句回答中午出門,天氣晴朗、微風拂面。)
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解釋(云淡 風輕 近午天)
舒服吧?你來讀出這種舒服的感覺!
指讀
齊讀
b、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鮮花、垂柳、前川。
那是什么樣的鮮花?
……
你們形容的如此真切細致,一定離他很近,所以你才用了什么字?
傍
是啊,放眼望去,一地的鮮花,滿地的花香,漫步其中一定很美!
而柳枝呢?
……
為何要用“隨“引出柳枝呢?
……
不錯,腳下有萬紫千紅的鮮花,肩上被隨風飄蕩的柳枝輕輕拍打,穿行其間,還走過了前面的小河,真是詩情畫意!難怪詩人會忍不住把如此美好的春色用筆描繪出來!
引導學生讀: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師:除了這些之外,你還看到了什么作者沒寫到的景致?
生:還有鳴叫的小鳥,游玩的小魚,飛舞的蝴蝶……
師:一定很美吧?給大家描繪一下好嗎?
(生紛紛描繪。)
師:這么美的景致,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成語來描繪嗎?
生1:春光明媚、姹紫嫣紅
生2:風和日麗、鶯歌燕舞、草長鶯飛
……
師:真美,把詩句讀一讀,能讀美嗎?
(生各自練讀后當眾朗讀)
c、看圖,說句意
(將近中午,春光明媚,云淡風輕。我在花叢中柳林間穿行,走到了前面的小河。)
師:欣賞到這么美的景色,你高興嗎?試著把你高興的感覺讀出來。
(生再讀一、二句)
4、品讀三、四句
師:天氣這么好,景致如此美,一路上你開心不?都做了些什么?
生1:太開心了,我編了個柳條帽子戴。
生2:我也很開心,我欣賞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在河邊逗小魚和蝌蚪玩。
……
都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表演出來!
師:(微笑注視)你們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