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教學反思
《春日偶成》教學反思
《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的作品。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觸景生情,意興所致而寫下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在教學這首詩時,我首先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反復誦讀詩文,引導學生正音、斷句,在學生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猜測:詩人是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當時的天氣情況怎樣?詩人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學生興致高昂,爭相發言,都說得有根有據。在詩句中找到了根據,再讓學生結合詩句說說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最后要求學生有感情誦讀并達到會背誦、能默寫。因為學生學習主動,問題迎刃而解,老師自然而然就輕松完成了教學任務。
學語文,如果能想辦法把學習變成類似于猜謎語、講故事的游戲形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老師教起來也事半功倍。
4《古詩兩首》之《春日偶成》課后反思
《春日偶成》比較簡單,這是一個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種快樂,從“偷閑”兩字可以讀出來。老人如玩童,這是一個人返樸歸真的表現。
學這首詩,我引導學生學習時,讓學生不要忘記這是老人讀春。我教此課,就讓學生把這首詩帶回家,與自己的爺爺、奶奶同讀,一起春游,一起在春天中感受,效果很好。因為,我們年輕人上這課,受年齡閱歷的限制,所體會到的東西往往也是淺層的,是難以體會到那種偷閑之樂。引導學生引導與家中老人玩這首詩,玩著春天,玩著玩著,他們自會發現到春天真的好美,說不定還能夠引發他們深入地思考,寫出一些文章來呢!
現在,好多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寫春天的文章,我覺得除了我們與學生同游春天去寫,引導學生同家人再游,那春天的感覺肯定與老師的參與不同。老師帶著學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實最有利于學生創造。
古詩兩首《春日偶成》反思:
程顥的《春日偶成》比較簡單,這是一個老人眼中的春天,那種快樂,從“偷閑”兩字可以讀出來。老人如玩童,這是一個人返樸歸真的表現。我教此課,引導學生在大體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通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反復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像,讓學生真正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里讀著,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著,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著。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兩首詩學完后,引導他們繼續尋找,盡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于他們綜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負載的東西,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領著孩子們走在松軟的土地上,感受春光明媚,沐浴在充滿暖意的大自然中,來一起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是最好不過的了。我和學生一起搜集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讀、背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