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祁黃羊 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聯系治水的大禹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導入。
2、在現實生活中,也不缺乏像傳說中大禹這樣一心為公的人,近有雷鋒、焦裕祿,古有祁黃羊。
3、板書課題: 3、祁黃羊
圍繞課題質疑:課文是以人名為題的,你一看就會想到什么?(祁黃羊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文敘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想一想課文寫了祁黃羊的什么故事?
2、檢查初讀情況,理清文章層次
(1)讀一讀課文中難讀的詞語
(2)本文主要寫了祁黃羊的什么事?
3、指名分段讀課文,感知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簡介時代背景:幾個大國:秦國、晉國、魯國等。
理解“征伐”:討伐,挑起戰爭,攻打別國
(2)討論:舉薦人選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祁黃羊辭職)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祁黃羊辭職的原因。
(3)祁黃羊第一次舉薦誰?指名讀有關自然段(第3—7自然段)
(4)祁黃羊第二次舉薦誰?指名讀有關自然段(8—11自然段)
(5)指名讀最后自然段,悼公是怎樣稱贊祁黃羊的呢?
板書:外舉不避仇 內舉不避親
這里的“仇”和“親”分別指誰?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3遍
2、熟讀課文,思考:祁黃羊在兩次舉薦時分別會想些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領會祁黃羊公私分明,處事公正,一心為國的高貴品質。
2、指導復述。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
(如祁黃羊為什么不先舉薦兒子祁午?祁黃羊在想些什么?等)
二、精讀感悟
1、出示文中三處寫到關于祁黃羊的“想”的句子:
(1)“我看解狐就很不錯。”祁黃羊想了想,鄭重地說。
(2)“看來只有祁午能擔當此任了。” 祁黃羊想了想,又鄭重地說。
(3)“……我壓根兒就沒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親人。”
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鄭重”和“想了想,又鄭重”,引發學生的想象,祁黃羊在向悼公舉薦解狐和祁午的過程中,他是怎么想的呢?為什么不先舉薦兒子祁午?體味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內心復雜激烈的矛盾斗爭。從而體會祁黃羊是個處事公正的人。
2、解狐和祁午聽到祁黃羊向悼公舉薦他,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3、練習分角色朗讀3—112自然段,抓住悼公與祁黃羊的對話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4、難怪悼公要稱贊祁黃羊,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板書:出以公心)
三、指導復述
1、回憶各段大意
2、突出重點,祁黃羊兩次舉薦說得詳細些。
3、同座互說。
4、指名復述、評議。
四、布置作業:
1、把《祁黃羊》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板書:
9、祁黃羊
出以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