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顧茅廬 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嗎?(《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
2、你喜歡《三國演義》里什么人物?為什么?
3、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這些名將都是誰的手下呢?
4、看來劉備這個人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劉備的歷史故事。(板書:三顧茅廬)
5、誰來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
6、由這個題目你想問自己或我什么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如果讀一遍讀不準的詞語或句子可讀二、三遍。
2、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講述:這段講了劉備前兩次去拜訪諸葛亮,第一次,他聽說諸葛亮是個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個秋天,他和他的兩個兄弟去拜訪諸葛亮,但是沒有見到,便給童子留個口信:“劉備來拜訪過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臘月,劉備又決定去拜訪諸葛亮,他倆兄弟不愿意:“這個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還勞大哥親自去嗎?”劉備仍然親自前前去,但仍沒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課文中就寫他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理解“結拜”
師簡述《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結拜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稱為“結拜兄弟”。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臥龍岡景色)
結合理解“蜿蜒”、“秀麗宜人”、“青翠欲滴”、“臥龍”等。
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小結: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一中原——出力。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劉備是怎樣拜訪諸葛亮的)
結合理解“恭恭敬敬”、“時辰”、“半晌”等詞語。
(5)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理解“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雄,是亂世英雄,兩漢末年,你還知道有哪些亂世英雄?
孫權、曹操、呂布、董卓……
茅塞頓開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像瓶蓋一樣一下被打開了,人的思想解放了,叫“頓開”。
茅塞:堵在人們心里的、堵塞人們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開了,心里豁然開朗。
文中講誰茅塞頓開?再讀一讀詞語
(6)指名讀最后一段,理解“如魚得水”
像諸葛亮這樣的人肯定有許多人去請他,曹操有沒有找過,孫權,天下的群雄有沒有請過,為什么他在劉備請他時出山呢?劉備哪一點打動了諸葛亮呢?
“誠心誠意”
三、練習復述課文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找找體現劉備誠心誠意,打動諸葛亮的關鍵詞或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朗讀體會比喻的作用。
3、學習課文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