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語要點復習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語要點復習這學期,我們又養成了兩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堅持寫日記 、愛護圖書 。
1、《走,我們去植樹》這首詩中把樹、森林比作 綠色工廠 和 綠色寶庫 ,把枝葉比作 快樂的音符 。其中3、4、5小節著重講了 植樹 的作用和意義。
2、《第一朵杏花》講的是 鄰居孩子 幫 竺可楨 觀察 第一朵杏花 開放的時間的故事。他說:“我需要的是 精確 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 估計 和 推斷 代替 觀察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 精確觀察 ,才 掌握 了氣候變化的 規律 。(注意標點!)
3、《燕子》的作者是 鄭振鐸 ,課文從 羽毛 、 翅膀 、 尾巴 三方面介紹了燕子的外形特點,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燕子的外形: 活潑機靈 。燕子飛行時的特點是: 輕、快 。作者把休息在電線上的燕子比作 音符 ,把電線比作 五線譜 。填空: 青 的草, 綠 的芽,各色鮮艷 的花,都像 趕集似的聚攏來 ,形成了 爛漫無比 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 趕來 ,為春光 增添 了 許多生趣 。
4、《江南春》是 唐 代詩人 杜牧 寫的。其中,懷古的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句中,“映”的意思是 掩映 ,“郭”的意思是 依山而建的城墻 。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 程顥 ,他是宋代詩人,題目的意思是: 春天偶然寫成的詩 。其中寫景的是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謂”的意思是:以為。“時人”的意思是:過路的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欣賞春景時高興愉悅的心情 。
* 形容春意很濃的成語: 春深似海 (春意盎然)。
5、平常人們總是 循規蹈矩 地按照 通常的切法切蘋果:從頂部切到底部 ,而《蘋果里的五角星》里的小男孩卻是這樣切的:攔腰切下去。結果從橫切面 看,可以清晰 地看出,蘋果核果然 像一顆 五角星 。-----這使作者深有感觸:這 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 魅力。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 創造力 ,往小處說,就是 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那么,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于 打破常規思維 。
6、1971年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的是 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 ,設計者是 格羅培斯 。他在法國南部鄉間受到一個 老太太 賣葡萄方法的啟發:給人自由 ,任其選擇 。于是采取了 撒下草種,提前開放,按游客足跡鋪設人行道 的方法完成了任務。這故事告訴我們: 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 。
7、 自然界的種種生物 是人類的“老師”。人們根據鯨外形 “流線體” 的特點改進了 船體 的設計。根據雞蛋的 “薄殼結構” 特點,設計出許多既 輕便 又 省料 的建筑物。這門學問叫做 仿生學。請另外說出幾種人類向生物學習的例子: 根據蝙蝠發明了雷達,根據烏賊發明了噴水船 等等 。
* 形容學習不精,對知識沒有深入理解的成語2個:囫圇吞棗、不甚了了 。
* 真知不像 小溪 ,也不像 桃李;它像 美玉,像 原油,只有用‘探索’這部鉆機,才能探知它的秘密……
8、根據《三國演義》有關內容改寫的課文是《三顧茅廬》,講的是 劉備 三次拜訪 諸葛亮 的故事。從文中對劉備 語言 、 行為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他對 諸葛亮 是 誠心誠意 的。諸葛亮的住地是 隆中 ,那里山岡 蜿蜒起伏 ,好像 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這里的“臥龍”既是用來比喻山岡的形狀,也是暗指 諸葛亮 。諸葛亮是個 才華橫溢、料事如神 的人,他提出了 三分天下 、 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 茅塞頓開 ,像 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難怪他把自己比作 魚兒 ,把諸葛先生比作 水 ,可以用成語“ 如魚得水 ”來形容他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