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學案例分析
一、 教學背景。本文采用的是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的寫法。寫小燕子既有靜態的描摹,如第一自然段寫他的外型,第四自然段他們的棲息,也有動態的刻畫,如第三自然段他們的飛行;不僅寫人的感受,如各種色彩形態的描寫,還寫人的聽覺感受,如燕子發出的“唧”的叫聲,這樣不僅把小燕子寫的豐滿而不單調,也給人留下鮮活的印象。
二、教學片段。
師:小燕子為春光增添什么生機呢?(學生默讀第三段)
師:燕子是怎么飛行的?畫出文章當中描寫燕子飛行的句子。
生: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
生: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師:請大家快速讀這一段,把你認為寫的好得詞語圈出來。并說出理由。
(學生讀)
生:“掠”寫出了燕子飛行的速度很快。
生:表現出了燕子飛行時輕快靈活。
生:“沾”寫出了燕子尾尖輕輕點了一下水面。
師:你能把“掠”和“沾”換成其他的詞嗎?
生:“飛”。
生:“貼”。
師:有原來的恰當嗎?讀一讀。
生:沒有,因為“飛”不能說明燕子輕快靈活。
生:不能說明燕子飛的速度快。
生:“貼”字表現接觸的面積大,不恰當。
師:這一段寫出了燕子什么樣的特點?
生:飛行速度快。
師:哪位同學能讀讀這一段,讀出它的靈巧和輕快呢?
生:個別試讀。
師:指導朗讀:抓住“斜著”、“掠過”、“唧”等字詞,體現出燕子的靈巧和輕快。
生:比比誰讀的好。
生:齊讀。
三、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通過準確的動詞讓讀者從字里行間體會到燕子的特點。
在教學時讓學生反復的朗讀文中體現燕子飛行的特點語句,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燕子的靈巧和輕快,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形象。
《燕子》不僅是一篇生動活潑的課文,更是一篇優秀的寫作范文,如果在上這一課時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聯系的更緊密一些,能讓學生從文章中領悟到寫物時應該抓住特點來進行描寫的話。這樣將更能體現這一篇文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