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室”與“掃天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熟練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寫作過程中語言的簡潔,用詞的精確,感受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 3.通過討論、交流、辯論等方式明白“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感受“小事”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勤掃‘一室’,才能‘掃天下’”“心存大志要從小事做起”的道理。 4.通過擴展閱讀,深化課文主題,豐富知識背景。 二、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煉易懂。共有六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陳蕃的情況,突出了它的兩個特點:心存大志及生活懶散;第二部分為2至5段,通過薛勤與陳蕃的一番對話闡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為第6段,寫陳蕃的感悟。 課文以“掃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掃天下”寓意轟轟烈烈的偉業,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成就大事必然要從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大事的成敗,從這個角度上想,可以說事情本來就沒有什么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是該做的就是大事,“轟轟烈烈的偉業”與“平凡小事”之間應該畫等號,甚至很多時候小事大于大事,因為沒有小事的一步步積累就無所謂大事。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小事的重要性。 三、設計意圖與設計思路分析 第一步,聯系實際,談話導入 在導課時可以從單元主題入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大事和小事是什么?這里如果讓學生直接回答,學生可能不知從何說起,老師可以利用課件出示一些事情,如:實現理想、考上好的大學、撿起路邊的紙花……讓學生按大事和小事進行分類,然后進行補充。這一環節為接下來的討論埋下伏筆。 第二步,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檢查完生字預習情況后,學生自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兒?使學生對課文結構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第三步,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圍繞“陳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展開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幾個重點來品讀討論: a討論:陳蕃的志向是什么?理解“掃天下”的意思。 b辯論:“掃一室”是大事還是小事? c通過前面的討論辯論來體會“大事”與“小事”的關系。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閱讀“語文天地”中自讀課文《少了一個馬掌釘》,積累有關名言警句。 四、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為了更好地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不讓道理只停留在學生的嘴上,而是真正地指導學生的行為,我認為在教學本課時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 五、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實現理想、撿起地上的一片紙花、考上好大學、每天堅持鍛煉身體20分鐘、做好一次值日、寫好一次作業)請大家將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類。 2.你心目中還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說一說,寫一寫。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2.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兒?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1.自讀課文,想一想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2.你認為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a當學生談到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想一想陳蕃的志向是什么?算大事還是小事,理解“掃天下”的表層意思,并把它歸到大事欄中,理解它的特殊含義。 b當學生提到,陳蕃生活很懶散,他的房間很亂時; (1)引導學生抓住“骯臟”、“污濁”以及“著實”、“不禁”等詞來體會陳蕃房間的亂,同時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煉與巧妙。 (2)提問:陳蕃為什么不打掃房間?學生找到陳蕃的話“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指導朗讀) (3)組織學生圍繞“‘掃一室’到底是大事還是小事?”展開辯論,體會“掃一室”的特殊含義。 c你能給自己在開始時寫好的“大事”“小事”再分分類嗎?說說你的感受。(可以引用二年級學過的課文《特殊的考試》以及許多學生生活中的例子來說理。) 3.現在你想怎樣勸勸陳蕃呢? a學生先列發言提綱,之后交流。利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將“心存大志也不能忽視小事,要從小事做起”這一道理內化。 b我們來看看薛勤又是怎樣勸說陳蕃的呢?學生讀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體會反問語氣表達的力度。 (四)拓展閱讀,深化主題 1.快速閱讀“語文天地”中的《少了一個馬掌釘》,講了一件什么事?談談讀后的感受。 2.課件出示名言警句,聯系生活實際討論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五、課后作業 以“我和陳蕃”為題,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學完這篇課文后的啟發。 六、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說理文,通過講陳蕃的故事說明了凡事要從小事做起,不可忽視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以讀文為基礎,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聯系自身實際感悟這一道理。根據課文內容及學情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 1.整節課各個環節中始終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從開課時讓學生說出、寫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對“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讓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移情于課文,并將課文內涵及時內化升華。 2.采用了探究式閱讀的學習方式。以“你認為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引領全文,指引學生有目的地精讀課文,并對重點語句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讀為主的新課改理念。 3.采用靈活多樣的對話方式進行互動學習。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對話后對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獨特的感受,這時為他們創設交流的平臺,在平等的討論,激烈的辯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一方面對文章進行梳理,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4.拓展閱讀,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在讀完主題課文后及時地推薦學生閱讀有關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擴大閱讀量,豐富知識背景,同時培養良好的閱讀意識及習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