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淘、哇、灌···”等,正確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書寫:“盤、柔、牽···”六個生字。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練習獨立識字。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味語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快樂與幸福。 3、結合學生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4、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一句反復出現在表達情感和文章機構中的作用。 5、了解“語文天地”中的“金鑰匙”,初步掌握區別對待自讀時所提的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味語言美,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幸福與快樂。 2、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一句反復出現在表達情感和文章結構中的作用。 4、學習區別對待自讀時所提的問題。
學習準備: 1,預習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并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讀懂每個自然段。 4、再讀課文,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標記。 5、思考課后星號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月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能背一首你喜歡的有關“月”的詩嗎?(抽學生背誦) 2、中秋節那天如果坐在院子里上月吃餅你會有什么感覺?(抽學生談) 3、如果在月光下散步會有什么感覺?(板書課題)然后引導學生讀注釋了解“走月亮”的意思。 4、齊讀課題,猜測課文內容。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2、小組內開火車讀,互相幫助。 3、再讀課文,想想:我和阿媽走過了哪些地方?(讀后抽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村莊、小溪邊、田埂上) 4、課文用哪一句話將這些內容串起來的?請用“——”勾出來。 5、如果讓你將課文分成四段,你會怎么分?(認真觀察板書和剛才勾畫的句子)(抽學生回答) 6、課文講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走月亮看到了什么?(師引導學生看板書了解課文內容,抽學生來概括)師總結:剛才我們概括的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段意合并法)
三、學習分類處理自讀提出的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在文中再次標注自己的問題。 2、抽學生說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各個問題屬于哪一類,怎么樣來處理。(教師同時幫助學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學生去理解什么樣的問題具有價值,怎么來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師總結:引導學生翻到金鑰匙的內容對剛才的學習活動進行回顧總結,了解判斷和分析的過程。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我們繼續隨著云南作家吳然的筆跡去進一步了解具有南方地方特色的風俗:走月亮。 2、齊讀課題。 3、開火車讀黑板上的詞語,有些詞可以初步理解,如淘洗,低垂等。 4、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我們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二、細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意境美。 1、由上節課梳理的重點問題:“為什么說這是個美妙的夜晚”?引導學生讀書。 2、學習第一部分(1)、自讀第一大段,哪兩個詞是重點?(抽學生匯報,師板書:明亮,柔和,淘洗)理解“柔和” (2|)、月兒有多明亮?明亮得以至于可以看見——(引導學生了解板書上的內容) (3)、月光照耀下的村莊是怎么樣的?抽生讀,引導學生評價。(4)、省略句在這里表示什么?引導學生想象。(5)、你能用哪個詞來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村莊?(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月光下走月亮的,我的心情怎樣?引導學生讀好:!我和阿媽走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