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1、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詞句,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古箏音樂、《暮江吟》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文學習
1、知詩人,解課題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大約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寫的。通過一時一地地吟詠,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實表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反映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心情。[課件]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這兒各交代了什么?(時間和地點)
(3)吟:作吟詠講。
(4)釋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范讀全詩,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音樂]
(2)借助注釋并聯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說說詩句的意思。
a、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夕陽
鋪:照射
瑟瑟:碧綠的顏色
詩意:夕陽從地平線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綠色,一半是紅色。[課件]
b、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詩意:可愛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瑩的珍珠,月亮如同懸掛在天空上的彎弓。[課件]
3、想意境,悟詩情
(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前兩句寫夕陽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現給讀者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這里不僅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而且還給人們親切安閑的感覺。尤其是“鋪”的運用。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課件]
4、誦佳句,背詩文
(1)朗誦這首詩時,注意下面的節拍。[課件]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殘陽鋪水中,”要讀得平緩、輕柔;
“瑟”“紅”要拉長語調;
“可憐九月初三夜,”要讀出贊美喜愛之情。
二、朗讀欣賞[音樂、課件]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鞏固練習[課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 代詩人 的作品。全詩描繪了一幅 的畫面。
2、辨字組詞。
暮( ) 殘( ) 瑟( ) 鋪( )
慕( ) 淺( ) 碧( ) 哺( )
3、說說下列詩句意思,注意粗斜體字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