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教學設計
一、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白地名是各個歷史時代人類活動的產物,也是人們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讓學生在讀地圖、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中,透過地名,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學會整理資料、提取信息、撰寫調查報告,體會其中的文化,提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3.通過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啟發學生發現地名的由來,鼓勵學生找本地的地圖,經過讀圖的活動,發現地名的特點,幫助學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內涵。
二、教學重點
1.課前讓學生充分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
2.讓學生通過了解地名的來歷及變化,懂得地名中蘊涵的文化。
3.以“地名”為主線,開展一系列語文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1.地名的變化與歷史、社會制度的變化與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這些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距離,讓他們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學前,師生都應做充分的準備,學生要收集資料,教師要為學生的語文活動做動員、鼓勵和示范,并教學生寫好活動計劃。
3.教學生寫調查報告。
四、課前準備
1.家鄉的地圖一幅。
2.布置學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國其他地區的地名及有關資料。
五、教學時間
6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長沙)長沙的哪些地方是我們熟悉的?(學生自由發言)
想不想知道我們的好朋友丁丁的家鄉有些什么地方?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鄉的地圖
1.引導學生讀圖,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點,如春華胡同、秋實胡同,中山西路,劉家堡,山東大街、銀川大街、拉薩大街,正義西路等等。
2.聯系家鄉的地名,啟發學生思考、猜測圖中地名的由來。
例如“中山路”,我們這兒也有,是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者孫中山。
(三)看自己家鄉的地圖
1.說說家鄉熟悉的地名及由來。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第二課時
(一)找規律
1.列舉以下地名分類排列,啟發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
地名里含有方位詞,如北京、南寧、西安……
地名里含有和水有關的詞,如上海、杭州、香港……
表示顏色的詞,如青島、黑河、黃山……
含有地方特產名稱,如銅陵、桂林、鐵嶺……
含有人名,如張自忠路、佟麟閣路、中山路……
含有姓氏,如趙家莊、孫家屯、蘇家沱……
2.根據以上分類,你還能寫出一些地名嗎?(讓學生將收集的城市名稱介紹給大家)
(二)讀一讀
1.朗讀課本上的詞語。
2.交流自己的資料,在介紹中外城市名稱的過程中,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識字。
(三)說一說
1.查找一個地名的相關資料,把了解的知識(包括地名的來歷、變遷、特點)報告給大家。
2.說說自己從地名中掌握了什么知識(從歷史、經濟、人物、民族、社會發展等方面談)。
第三課時:“地名游藝會”
(一)活動準備
1.收集了大量關于地名的信息之后,啟發學生自己設計、組織、開展“地名游藝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