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qing點燃激qing――《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教學反思
上午第二節課上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感覺挺好,略記如下:第一板塊,高唱國歌談感受。
學生通過自己唱國歌,結合教師祟的國歌歌詞,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雖然學生的感受是片面的、零星的、散亂的、缺少深入思考,但這畢竟是他們沒學課文前初淺的思考。
第二板塊,讀出自己。
主要設置了三個提示,便于學生定向思考。
你讀懂了什么?
你對哪些句子有了深入思考?
你從課文的語句在想到了什么?
實踐證明此三個提示,是有效的,許多同學發言時自選了題目,有話可依,有話可說。楊帆針對“魔爪”一詞談出了自己深入的思考,他仿佛看到了日本帝國主義者丑惡的嘴臉和歹毒的用心,他想像許多的抗日義勇軍一樣,團結起來斬斷敵人的“魔爪”。
第三板塊,讀出問題。
本想學生沒有思路,我想了許多問題,結果學生提出的問題基本涵蓋了教師的預設。他們提出如下問題:
國歌原名什么?
這首歌作詞是誰?
作曲又是誰?
國歌是怎樣譜寫出來的?
為什么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
為什么把國歌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本環節我設置的幾個問題,形同虛設,因為學生們都想到了,我真高興,孩子們已經走出了字、詞、句的粗淺認識,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且思考有了一定的深度。我真為他們的進步感到自豪和驕傲。
第四板塊,深入品讀。
本環節共設置兩個問題,其實也就是本文的難點所在。
當時,田漢為什么寫下這振奮人心的歌詞?
聶耳為什么要譜出這樣雄壯激昂的進行曲?
因為國歌創作的年代離學生久遠,此外需要設置鋪設,彌補學生這段歷史空白。因此這兩個問題后面呈現了許多抗戰時的圖片,激起了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抗戰志士的敬仰,也就深入理解了田漢和聶耳創作的淵源和原動力,感悟到他們激昂的愛國情感。令我欣慰的是:學生能夠找出了文中最重要的幾處相關語句來解答,我真為他們超強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感到吃驚。
他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都傾注到每一個音符中。
他把自己關在簡陋的住房里,一會兒彈琴,一會兒高唱,一會兒按著節拍走動。
前進!前進!前進!進!
通過對上面幾處句子的剖析,學生理解了音樂創作的最重要源泉——激qing,也就是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學生通過看圖片和老師富有激qing的講解,真正理解了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真正寓意,同時也理解了周總理提出的意見的真正用意——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通過理解“前進!前進!前進!進!”,學生領會到了革命戰士前仆后繼,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進而深入理解國歌的那振奮人心,激勵、鼓舞、吶喊、引領的全國人民英勇抗戰的具大作用。
第五板塊,深思突破難點。
為什么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
為什么把國歌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理解本文的重點。正因為前面問題的深入理解,同學輕松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第六板塊,再唱國歌,深入品味。
在學生理解了苦難的舊中國,殘忍的侵略者、英勇的革命志士和國歌所代表的中國基礎上,學生斗志昂揚、慷慨激昂地唱起了這雄壯的國歌。
今天,當我們唱起國歌時,你想對我們偉大的祖國說些什么?
這個問題的設置,引導孩子們深思國歌的現實意義,再次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日記題目:祖國我想對你說。讓孩子們課堂上言猶未盡的思緒盡情地流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