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學習詩歌——澳門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交流資料(聞一多的生平事跡,“七子”指哪七子,新中國成立前的屈辱史),情感鋪墊
師問: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了。(話鋒一轉)可同學們知道嗎?在清朝末期,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我們中國這塊肥沃的土地被許多帝國主義割分。你們課前通過搜集資料,了解我們中國哪些屈辱的歷史呢?
[學生交流、展示資料。讓學生明白我國清政府腐敗無能,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我國人民受盡凌辱。]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板書課題)
問:祖國母親失去了哪七個兒子呢?(指名回答)
今天這節課我們讓先走進澳門。
板書:澳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多媒體出示畫面,教師范讀)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們看準字形,讀準字音。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襁褓”教學: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發現了什么?這說明這兩個字跟什么有關?它通常用來干什么?
4、多媒體出示生字詞。全班齊讀:襁褓擄去夢寐不忘
5、指名讀詩歌
四、釋疑解疑,感情朗讀(體會澳門的廣大民眾渴望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愿望,反復誦讀,體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鄉、念親的情愫。)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歌,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在書旁邊做批注。
師:同學們在朗讀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師生交流:
1、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板書:媽港。教師書寫時提醒同學們注意“已”字。
‘媽港’名字的來歷.指導朗讀。
2、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把原句讀一讀。
感情朗讀這一句。
3、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師: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
師:“夢寐不忘”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連睡覺都不會忘記,祖國失去這個兒子,他多么想母親,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里。
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
師:假如自己是一位背井離鄉漂泊異域的游子,假如自己是一個無家可歸倍受欺凌的弱者,假如自己的家鄉被列強侵占而遭受躁躪,那時將有何感受?那時最最渴望得到的將是什么?
4、體會感情
復述板書。
全班齊讀《澳門》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伴隨著音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出我們種種的感受來。你可以自己練習朗讀,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讀。
指導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5、改寫詩歌
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