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學設計
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其意義是:閱讀課上師生的基本語文實踐活動形式是“對話”,而這一過程中,參與對話的一共有三方。因此,我認為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精心設計并組織好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活動。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強調知識、技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重視多種信息資源、手段的利用,體現新學科進展,要求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寫了作者站在海邊觀看日出的情景和經過,作者用貼切、樸實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擬人手法,簡捷明快的筆墨,色彩鮮明的描繪,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壯麗畫卷。作者在四周清靜的環境中,獨自觀賞日出美景,更顯悠然盡興,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作者與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懷,更好地表達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最后一句:“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么?”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贊美之情。全文條理清楚、語言流暢、文字優美、動靜相宜,很適合朗讀、背誦,讓我們在自然知識的學習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學生積累詞匯、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能的佳作,學生在朗讀時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視覺變化,要求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我”,身臨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觀,朗讀起來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課文。課文中每一句就象畫中勾勒的每一線條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無光十色的一個畫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絢麗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壯麗畫卷。
基于以上認識,根據本文特點,我以朗讀和描繪作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引導學生隨文入境,隨境生情,以境促讀,讓學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萬道的晨曦畫卷中去朗讀書中語段來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貼切生動的句、線、段、面的語言中感受朝暉霞彩的動靜變化之美。充分發揮以朗讀、描繪代替煩瑣講解的功能,創造性地把讀、想、看、問、思、說聚合交融,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景中讀文、讀中看景的主體建構活動。
教學目標:
1、 學會文中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課文,在腦海里構建“海上日出”美景
3、 通過學習、理解文中“偉大”、“奇觀”的涵義,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難點:
1、 學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觀
2、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通過閱讀,感悟海上日出的動靜相宜的描寫
2、 體會作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隨文入精境、以境促讀,以情怡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