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 教學設計
內容簡介:《海上日出》系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篇主體課文。
現(xiàn)代著名作家巴金寫的《海上日出》描寫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文章意蘊深遠,文筆優(yōu)美,其中對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描寫,既展示了日出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偉大奇觀,更蘊含著作者對自然界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驚嘆,對蓬勃向上,追求光明的生命的贊美。
教學中,圍繞總目標,通過過程目標,引導、啟發(fā)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運用朗讀、感悟、品味、入境、想像等多種方式,走進文本,走近作者,感受日出雄渾壯觀的生命之美,體驗沖破一切阻礙的追求之美、愉悅之美。將文中描寫的日出、作者筆下的日出轉化為學生心中永遠的日出,升華為一種永恒的精神。
學情分析:全班共61名學生,男生36名、女生25名,40%左右的學生來自于知識分子家庭,大多數(shù)學生能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查閱資料、談自己對課文的感受,思維活躍,但不太愛動筆,10%左右的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性。
設計理念:
美好的事物是最能引起人們注意,喚起人們喜愛,激發(fā)情感,啟迪心智的。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形式存在的語文是美的,語文教學是對美的挖掘和再創(chuàng)造。它當然也應是美的。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唯如此,才能真正吸引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目標教學的目的,也是課改的主旨。
我的課《海上日出》將在這種理念中,圍繞總體目標,通過系列目標引導學生學習、感受。
教學總目標:
1、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中學會生字詞。
2、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重點部分,感受日出不可抗拒的生命之美,體會努力向上,不斷追求之美。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品味第二、三部分,描寫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有云天氣看到的海上日出是教學的重難點。(有云天氣看到的海上日出將放在第二課時學習)
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談話法、啟發(fā)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主要運用自主感悟、探究、想象、朗讀的方法學習。
課前準備:學生自學生字詞、觀察日出的情景,教師準備海上日出的圖片、音樂、媒體。
教學課時:2課時 本設計主要展現(xiàn)的是第一課時過程。
教學過程:(化總目標為一個個學生易操作、系統(tǒng)的、相互關聯(lián)、相互滲透的系列問題或叫系列目標,引導學生大成。)
一、激活表象,導入課題。
1、你們誰見過海上日出呢?是什么樣子的?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巴金的文章《海上日出》。讀課題,帶著向往的神情再讀。(生神往地讀)
3、當你帶著向往的神情讀完課題時,你最想知道什么?
(預想:海上日出是什么樣子的,太陽在海上是怎么升起的,海上日出的過程是什么等。)
【點評:導課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好的導課能讓學生盡快的凝神靜氣,徐徐走進課文。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試圖通過問題“誰見過海上日出呢?是什么樣子的?” 診測學生學前情況,激活學生腦中已有的表象,縮短和課文的距離,喚醒心中的閱讀期待。】
二、初進文字,構建形象,感受日出之美。
1、海上日出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的美呢?讓我們打開課文,一起走進作者筆下,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在作者筆下海上日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讀時若有不認識的字詞畫出想辦法解決。(學生讀書、畫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