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讀書的“大眼睛”》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主題單元“眼睛”《渴望讀書的“大眼睛”》第一課時教學實錄執教:泉州市實驗小學 陳星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大眼睛”的特點,聯系背景資料體會小姑娘渴望讀書的強烈愿望。
3、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珍視學習、關愛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品讀重點詞句,體會小姑娘渴望讀書的強烈愿望。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搜集“大眼睛”相片及貧困地區孩子上學情況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了解照片來歷,初識“大眼睛”
師:我想再請大家看一張相片。(出示大眼睛照片)這是一雙怎樣的大眼睛?
生1:這是一雙專心的大眼睛。
生2:這是一雙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
師:看來對于這雙大眼睛,同學們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那么這節課就讓咱們一起走進這張相片,走進課文去解讀這雙“大眼睛”。請看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昨天,你們預習了課文,誰能結合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簡單地說一說這張相片的來歷?
生1:我知道這張照片的小女孩名叫蘇明娟。她家里非常的貧窮……
生2:這張照片是 一個名叫解海龍的記者拍攝的。
(……)
師:剛才大家能結合課外查找的資料來了解這張相片的來歷。你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其實課文中的某些句子也交代了這張相片的背景資料。誰來說說?
生:在課文第一自然段。(生讀第一自然段)相機正音“蜿蜒、跋涉”。
師: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也交代了這張相片的來歷。是的,1992年,《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解海龍深入大別山地區考察“希望工程”,拍下了這張取名為“我要讀書”的極具感染力的照片。
師:看來通過預習,你們不僅能結合課文中的句子還能結合課外查找的資料來介紹這張照片的背景,這是一種學習方法。這也是本篇課文送給我們的學習的金鑰匙,(出示金鑰匙,師介紹金鑰匙內容)老師暫且將這把金鑰匙的內容歸納為八個字:(貼板書:聯系資料 幫助理解)。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運用這把金鑰匙來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師:課文除了第一自然段介紹了這張相片的來歷,還介紹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還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生:匯報讀相關段落,并相機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漏掉、講述、瀕臨失學、援助、崛起)以及長句子的停頓。
師:剛才我們在讀通讀順課文的過程中,也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知道了課文是介紹了照片的來歷,眼睛的特點以及作者的聯想,還介紹了“大眼睛”所產生的作用。
二、緊扣“渴望讀書”,解讀“大眼睛”
師:那么作者是怎樣描寫這雙感人的大眼睛的呢?請大家再默讀課文的2——5自然段,拿起筆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并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默讀課文,畫句子,同桌交流。)
師:誰來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這雙感人的大眼睛?
生1:作者是這樣描寫這雙大眼睛的:“這雙大眼睛好象在看著你,看著……故事”。
生2:作者是這樣描寫這雙大眼睛的: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這雙……生怕漏掉老師講的每一句話……”作者寫了這雙眼睛專心、明亮。
師:(板書:專心 明亮)由這雙專心、明亮的大眼睛,作者想到了什么?那就是:她注視著前方——(生讀:生怕……生怕……每一句話……)這就是作者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