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讀書的“大眼睛”》說課設計之一
一、說教材
《望讀書的“大眼睛”》一課是一篇夾敘夾議的說明文,語言平實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全文圍繞著一張曾經引起全社會關注的照片展開,介紹了拍攝當時的情況和照片發表后引起的巨大反響。展示了貧困地區兒童在學習條件極度惡劣的情況下,仍然渴望讀書、渴望求知的強烈愿望。對于生活在比較優越環境下的城市孩子極富教育意義。
全文共七個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了“大眼睛”照片的來歷,交代了事情發展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凝練的手法傳神地勾勒了一雙清澈、專注、會說話的眼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聯想。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寫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總述渴望讀書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喚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希望工程,激勵許多孩子更加努力學習。
其中2—5自然段對大眼睛的描寫,語句凝練、真摯感人,可謂全文的亮點。如“它注視著前方,生怕漏掉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生怕漏掉老師講的每一句話……”兩個“生怕”,寫出了小女孩對知識的無限渴求。再如:“這雙大眼睛,好像在看著你,看著我,向我們講述著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兒童的故事。”將人們的視角引向那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孩子,那一雙雙眼睛仿佛看到人們的內心深處,激起人們對失學兒童的深切同情。
這篇課文傳達的情感,語言結構都是美的,能使孩子聯系到自己激發情感和想象活動。
二、說目標
以上述教材編排特點為依據,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圖文對照,感受“大眼睛”的特點,并結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關背景資料,幫助理解作者由此聯想到的內容;二是學習掌握“跋涉、蜿蜒、攢”等生字;三是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理解感興趣的詞語。四是復述課文,抄寫“華彩段”。
過程與方法:一是借助多種渠道查找、閱讀、勾畫與文本有關的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入情入境,動情朗讀,深入感悟;三是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升華體驗,鼓勵學生嘗試實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感受貧困地區兒童對讀書的強烈渴望,激起學生的愛心,鼓勵學生參與有意義的實踐活動。2、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的學習。
三、說學情
這篇課文在人教版教材體系中安排在第八冊,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基礎上,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做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北師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第八冊,“眼睛”這一主題單元,旨在讓學生了解圍繞由眼睛引發的故事,體會其中包含的豐富內涵;同時,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理解詞語、概括課文的語文能力。學生通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對于含義深刻的詞語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通過教學本篇課文,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聯系背景理解重點詞語的能力,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進行研究,進而理解。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四、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