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直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3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0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查找關于戰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釋詞導入。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發生在戰國時,齊國的小故事――(板書:《秉筆直書》)。
1、解詞:“秉”是什么意思?(掌、握);“秉筆直書”的意思就是寫史書的人正直,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2、《秉筆直書》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文章記敘的是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仲、叔和季寧死也要按照事實寫歷史。(相機板書:“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
3、戰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讓我們來了解了解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詞義
2、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獨攬大權、捏造事實、殘暴的人)
師: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所以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生:先君是害病死的。)
同學們,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有按照他的話去做嗎?(生:沒有)。
2、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3、太史們是怎么做的?你覺得太史們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寧死不屈、不貪生怕死、以死維護了太史本分。)
4、幾位太史臨死前說了什么話?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
(1)太史伯說的話。
a、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 ——相機理解“顛倒是非”
b、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
(2)太史仲說的話。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相機理解:面不改色、冷笑、忠實
(3)太史季說的話。
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相機理解:貪生怕死、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