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學習,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與主人公在情感方面產生共鳴,深刻體會課文內容。
3、通過朗讀,體會課文內容,用讀啟發學生的理解,從而加強自讀自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調動學生情感參與,引導學生角色互換。
2、讀中質疑,讀中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感情,了解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借助認字表、字典,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繭”的正確讀音。
(2)學習會寫的字:
先給生字注音。讀一讀。確定容易記住的字,將難字標畫出來。用你喜歡的方法記字。
找出形近字,寫在練習本上,并練習組詞:
均()程()獎()張()
鈞()逞()槳()章()
(3)重點學習易錯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課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出標記。
自學:“語文天地”中“金鑰匙”的內容。試著做學習筆記。
3、查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放入資料袋。
二、預習匯報、提高:
1、同桌互讀課文,認真聽生字詞語是否讀得正確,并根據情況給予評價。
2、同學范讀,同學評議。
3、擴詞練習。評判組詞。
4、書寫指導:把難字寫正確。
5、交流資料。
三、鞏固小結。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內容:
課文內容介紹:這篇文章寫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迎善的真實的事情。
1、用你喜歡的形式朗讀課文。
2、你是怎樣做摘錄筆記的?匯報給大家聽。(以強帶弱。)
(1)不懂的詞語方面:禮節性、鎬、次生林
(2)積累喜歡的詞語。
(3)喜歡的句子:對大手的描寫及帶有數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嗎?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紅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滿老繭、看到一山翠綠的森林、植樹26萬多棵
3、自我小結: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在文中課題下做簡單筆記。
4、小組討論并匯報:
(1)課文中多次描寫了老張的手,找出相應的句子畫出來,談談你的理解。
(扣準課題思考問題)
(2)你觀察過別人的手嗎?說說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點問題:
(1)老張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讀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為什么會這樣?
(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覺?
(3)自讀課文(4――19)自然段,課文是怎樣描寫這雙手的?你見過這樣的手嗎?
(4)課文中多次運用數字描寫,而哪些數字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說說為什么?
6、本文要告訴我們:
因為長年累月的辛苦,老張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這雙手,創造了無法估量的財富,創造了翠綠的森林。贊美老張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獻的質樸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