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案
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動物共棲現象,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組動物共棲現象,弄清動物共棲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樣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科普知識,產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三、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四、教學難點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課前學生預習要求。
1.課文介紹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么?
2.查找資料,了解其它動物的共棲現象。
七、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科普文章,誰來讀題,理解“棲”(課件出示:居住、停留的意思)。
理解“共棲”。
2、據題測文。同學們,讀了課題,我的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問題,你們有嗎?
二、默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按總分關系分為兩大段,用符號隔開。
3、課文中列舉了哪些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呢?用橫線劃出。
板書,讓我們叫一叫這些動物的名字吧。
4.用上板書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字詞:
師:讀通課文是深入學習課文的第一步。
第一組詞語:
沼澤 虻 蛆 殘渣 剔牙 育雛 寢食不安
第二組詞語:
皺褶縫 皮膚薄 吸血 著地 照看
四、品讀句子深入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
誰能用這個自然段中的兩個詞來說解釋什么叫“共棲”嗎?用小圓圈圈出:朝夕與共 和睦相處(板書)
2、課文中講這些動物“水火不相容”,但是現在卻成為——
生答;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的好朋友,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古人說的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不僅要愛學習,還要會學習。
三、 五、聚焦語言,細品,感受語言的生動、富有情趣。
研讀第二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明確研讀問題,(犀牛和犀牛鳥為什么能共棲在一起呢?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生動有趣?)
2、 出示填空:因為( ),而( ),它們互惠互利,所以它們成了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的好朋友。
3、 導讀要求:讀段——找句——圈詞——談體會
引導、啟發、點撥處:
1)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里啄啄,那里啄啄。
策略預設:
① 刪去“這里啄啄,那里啄啄”比較,體會詞語的生動形象,富有畫面感。
② 結合“不敢惹它”,滾動學習前文描寫犀牛外形特點句,感受詞語的情趣性。
2)犀牛鳥非常機靈,還能為犀牛放哨。周圍一有異常的動靜,它就驚飛起來,叫個不停,向犀牛報警。
策略預設:
① 關注“放哨”“報警”,結合生活情境感受語言擬人手法的準確運用,體會詞語的情趣美。
② “一……就……”通過換關聯詞比較,感受具體語言的準確、生動、富有畫面感。
3)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
策略預設:
將“寢食不安”換成“難受”細品,感受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學生個體學習,品味三、四段部分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