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說課稿
《趵突泉》是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一篇選學課文。作者老舍用濃墨重彩介紹了趵突泉的美與趣,讀了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以“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一半的美”為文眼,向讀者展現(xiàn)了趵突泉泉水清鮮而純潔,大泉晝夜翻滾、生生不息,;小泉活潑可愛、善變有趣的動人畫面。文中單單一個“冒”字就值得我們反復品讀、欣賞;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腦海,所以,我在本堂上主抓這個“冒”字來教學,讓學生體會趵突泉獨一無二的特點—冒。老舍是位語言大師,他用生動、純熟、富有表現(xiàn)力的筆觸把晝夜冒涌的泉水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教學這篇課文,就要從詞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從而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來感受句子的意思,進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根據(jù)四年級學生,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文字所蘊含的內在實質的把握還是較浮于淺層。因此要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來理解文中所描繪的趵突泉的特點以及感受它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邊讀邊想,學習作者由表及里觀察景物特點的方法。
3、抓住重點句子,感悟大泉和小泉的特點,體會語言的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運用多種教法的優(yōu)化組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點撥;運用自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從讀中去理解,從讀中去領悟。充分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了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我們經(jīng)常說閱讀是個性化認知的過程。學生運用所學的閱讀文章的方法,主動理解語言文字所描繪的事物,揣摩感情,達到對課文深層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構建新知識的過程、方法和習慣,這是我們所追求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依據(j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定。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tài)為指導思想,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游玩呢?
2、你們去的地方真多,今天我們一起去濟南的趵突泉游覽一番。
3、揭示課題(板書),簡介趵突泉。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
2、課文講了趵突泉哪兩個方面?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說體會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還沒有來到趵突泉,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
2、泉水有什么特點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特點的?
3、“假如沒有這泉,濟南定會失去一半的美”這句話怎么理解?說說體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游覽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2、自由讀。
3、作者筆下的大泉是怎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
4、作者一邊描繪大泉,一邊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翻滾的大泉給作者和我們什么感受。
5、如果說平時的趵突泉那么“翻滾”“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樣呢?自由朗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小結:這一段描寫趵突泉的美麗景色,突出了大泉“晝夜不息”地“翻滾”的自然的偉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受了自然的震撼,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