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這篇課文所對應的單元是四下第三單元。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根據單元教學主題,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了解什么是共棲現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第二,品味語言,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第三,語言運用。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還是以精讀課文來對待的。二、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動物共棲現象,了解課文列舉的三組動物共鳴現象,弄清動物共棲的原因。
2、感悟作者怎樣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科普知識,產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情景。
三、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作者是怎樣寫出動物共棲時的有趣的。
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四、教學難點: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其他動物共棲時的有趣。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課前學生預習要求。
1、看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以及文中相關動物的圖片。
2、課文介紹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象?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么?
組別誰和誰共棲共棲的原因第一對 第二對 第三對七、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師:同學們看過《動物世界》嗎?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腦海中印象深刻的情景。導入新課,讀題激疑:
1、解釋“共棲”的意思,
2、教師整理問題(從題目入手總領文章主要內容)
檢查預習
1、字詞:第一組詞語:沼澤 虻 蛆 殘渣 剔牙 育雛 寢食不安第二組詞語:皺褶縫 皮膚薄 吸血 著地 照看2、句子:原來,犀牛的皮膚很厚,有很多皺褶。皺褶縫里面的皮膚很薄,常常鉆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3、出示課前預習的表格課文都講了些哪些動物之間的共棲現象?它們為什么會共棲在一起?
了解文章結構,引出題眼
1、根據板書,結合自己的預習,用一句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2、3、4這三節是什么關系?并列關系的段落,順序能不能調換呢?3、從全文看,課文的結構是什么特點?4、“有趣”就是這篇課文的題眼。簡介“題眼”。扣住“題眼”,聚焦語言
研讀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寫出了犀牛和犀牛鳥共棲時的有趣情景?抓住有趣的詞語來談感受。
1、引導、啟發、點撥處:a、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這里啄啄,那里啄啄。
b、犀牛鳥非常機靈,還能為犀牛放哨。周圍一有異常的動靜,它就驚飛起來,叫個不停,向犀牛報警。
c、這些昆蟲在里面產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
2、學習了這一段,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畫面?
自主學習,品味三、四節“有趣”語句
交流,學生自由暢說,教師以欣賞者的角度穿插。
教師引導抓點:a、“飛進飛出”
b、 “剔牙”
c、對比“又痛又癢”與“不痛不癢”。d、“不但…而且…”、“并非……只是……”
e、關注“閑暇時”的動作描寫
聚焦段落結構,理清段落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