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實錄及評析
四年級下冊第八組29 寓言兩則(第一課時) 執教:山師附小 孔明珠
▲ 課前游戲
1.出示圖片,學生根據圖片內容猜測故事名字。
2.變換圖片位置,將六幅圖片排成三行,第一行為兩則童話故事,第二行為兩則寓言故事,第三行為兩則神話故事,問:你發現了什么?
3.你讀過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小結,明確各類故事的基本特點:童話——美麗;寓言——蘊含道理;神話——神奇。
評:課前的游戲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為后面的學習進行了很好的鋪墊,同時,把以往所學的故事進行了明確的歸類并點明了各自特點,實現了“溫故知新”,幫學生形成了清晰的概念。
一、導入新課
1. 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第八組課文——走進故事長廊。今天,咱們就先來學習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提起寓言,同學們并不陌生,這些都是咱們以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出示圖片和故事題目,請學生自由讀,相機糾正易錯字音)問:有什么發現嗎?(這些寓言都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道理)
2.這節課,咱們再學習兩則新的寓言,出示題目,指名讀。強調“紀”的讀音:jǐ。
二、字詞檢查
1.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
2.強調其中“虱子”“妻子”:
(1)什么是虱子?補充介紹:虱子很小,跟課本上的句號一樣大。
(2)出示“妻”的篆書,并拆分出上面的兩部分,讓學生猜測像什么?小結:“十”代表發簪,“彐”代表手,這個字表示女子手拿發簪在盤頭,盤起頭發才能出嫁為人妻子。
(3)指導“妻”的書寫:寫這個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教師邊指導邊板書,學生在練習紙上寫。
評:對于書寫的指導非常扎實有效,明確了字中每個部件的含義,學生可以很牢固地記憶字形。更重要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小小的環節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和趣味無窮,無形中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興趣。
三、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一)把握課文結構層次及主要內容
1.咱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板書課題,齊讀,問:讀了題目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讀文,思考:課文哪幾自然段具體寫了紀昌學射箭的過程?引導學生互相補充,確定2—4自然段。
3.指名接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紀昌學射箭時先練了什么,又練了什么?
4.交流,相機引導,總結出:先練眼力,又練開弓放箭。
5.文章的1和5自然段又講了什么?交流,小結板書:請教飛衛 射箭能手
6.請學生根據板書內容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方法:了解了每部分的內容,再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評:概括主要內容是四年級的一個訓練重點,教師帶領學生從題目入手,找出了課文的重點部分,進而為課文劃分了段落,這是滲透了理清課文條理的方法。然后,教師又帶領學生將各部分內容連綴,概括主要內容,并及時對方法進行了總結。有傳授、有實踐、有小結,使方法真的走入了學生心里。
(二)了解飛衛
1.紀昌向飛衛請教,學習射箭,那飛衛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教師強調“能手”,你還能用什么詞形容飛衛的技藝高超?(百步穿楊、彈無虛發、百發百中……)
2.教師補充介紹:飛衛能夠無箭而射,一拉弓就能讓野獸倒地、飛鳥落下。
評:適時讓學生進行詞語擴充,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以及運用詞語的能力。此處以及后面的很多地方都補充了《列子.湯問》中《紀昌學射》原文的內容,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開闊了視野,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進行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