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和朗讀想象的方法,體會到紀昌的決心、毅力、恒心,豐滿人物形象。
2.引導學生感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導學生學習通過把段意串聯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的方法,以及對批注的指導。
【設計理念】:
語文課上如何讓感悟與訓練水乳交融?
感性的人文內涵的把握與理性的表達方法體悟如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既能把握寓意,同時還對課文布局謀篇、用詞用語有所明晰?
寓言的教學如何讓理性的寓意揭示不是貼標簽,而是水到渠成?
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這是我始終思考的,也是想要努力實現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帶來了一份見面禮,大家請看這幾幅圖片,猜猜圖片的內容。
這幾個故事是我們學過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蘊含著一個大道理。能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則故事——紀昌學射。
2.讀題目,讀出講故事的味兒。
3.師生同寫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己出聲地朗讀課文。建議:不同的文章在朗讀的時候有不同的語氣和語調。如,讀詩歌、散文的時候感情要濃郁、讀出節奏與韻味。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們一開始朗讀的時候,就努力以講故事的感覺來讀。
2.再讀一遍課文,每讀一段停下來想一想,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3.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功力?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練眼力 牢牢盯住一個目標
極小的看成很大東西
開弓放箭 百發百中)
4.故事有起因有經過有結果,很完整。看著課文,憑借板書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5.總結方法:把握主要內容的時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聯起來,進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方法簡單又好學,大家在別的文章學習中也試一試!
三、未成曲調先有情——講述傳奇 創設情境 漸入故事
1.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走進2000年前,細細讀讀這個經典的、閃爍著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2.指名讀第一段:指導讀出講故事的感覺。
教師講紀昌向飛衛學射前的一個故事。
話說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紀昌也是當時出色的獵手,他聽說飛衛被稱為天下第一神射手,隱居在鹿臺山,就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飛衛想比試比試。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聲,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飛鳥,飛衛搖了搖頭。接著,紀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聲,射中了水中的游魚。世人說,這天上的飛鳥和水中的游魚是最難射中的了,可是在飛衛的眼中,這只是雕蟲小技。只見飛衛抽出一支箭,不經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飄落的葉子,這片葉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繼續向下飄落。就這一射,讓紀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從此下定決心向飛衛潛心學習射箭。
3.問:如果你是此時的紀昌,你最想讓老師教授你什么本領?
(預設生:想學習老師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