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1.課文簡說。
本文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
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他好像和金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當時青年人的忘我狀態。在圍觀的人贊嘆議論時,他沒有任何反應,除了因為他是個聾啞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專心致志地畫,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好像和金魚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魚畫活了。
②魚游到了紙上。
這句話既是文章的題目,在文中又出現了三次,一次是女孩驚奇的贊嘆,一次是作者的描寫,再一次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這是對聾啞青年所作的畫的最高贊賞,贊其畫技高超,畫的魚栩栩如生,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而之所以畫得像活的一樣,正是他專注認真,堅持不懈的結果。
(2)對詞語的理解。
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樣晶瑩清澈。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一絲不茍:形容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也不馬虎。茍,茍且,馬虎。要注意結合文中描寫青年入畫魚的神態和動作的具體語句,展開聯想,想象所畫金魚的細致部位,來體會青年人專注認真的品質。
融為一體:融合在一起。文中用這個詞突出表現了青年人觀魚、畫魚時的忘我。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感受青年人全身心投入的執著精神。
賞心悅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愉快。文中指品茶賞魚這種氛圍令人心情舒暢。
工筆: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特點是用筆工整細致,與“寫意”相對。
速寫:在較短的時間內,在現場以簡練的手法,把對象的主要特征和動態描寫出來的繪畫。
二、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融為一體、賞心悅目”等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提出自讀要求
課前談話:畫畫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畫畫的課文,題目是“魚畫到了紙上”(板書)學生質疑。
② 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呢?我們從課文中找答案吧!(提出自讀要求)
a.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不來的地方多讀幾次,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把文章讀正確,讀通順。不懂的請教同學和老師,我喜歡請教老師的孩子。 b.劃一劃:找出文中所有的帶“游”字的句子或段落。
(二):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學習難讀、難理解的字詞。
(三):圍繞“游”字,初次學習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