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設計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八冊
教學對象:小學四年級
授課人:梁曉嬋
教具: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意思,學習羅丹做事專心致志、全神投入的精神
2.在結合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理解課文結尾一段話。
2.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詞。
3、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給文章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讀懂每個自然段,以自然段為依據,劃分結構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讓你們看幾幅圖片(出示羅丹作品圖片《思想者》、《沉思》和《行走的人》,其中一件作品市場拍賣價100萬美元左右。)這些圖片都是什么來的?(雕塑)那么大家知道這些價格不菲的雕塑是誰的作品嗎?沒錯,它們就是羅丹的作品。那么大家了解認識羅丹嗎?(課件出示羅丹的有關資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羅丹的課文——《全神貫注》。
1、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釋“全神貫注”一詞。
(“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圍繞“全神貫注”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圍繞“全神貫注”寫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時,由于全神貫注地雕塑作品,卻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凈的事情。)
2.順便解釋“雕塑”、“奧地利”、“摯友”:
(“雕塑”,造型藝術,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屬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藝術形象。“奧地利”,奧地利共和國,位于歐洲中部,首都是維也納。“摯友”,“摯”,誠懇; 指親密的朋友。)
三、學習生字詞
1、再聽課文錄音,把本課的生字詞圈畫出來。(課件出示生字詞)
2、解釋生字詞,并嘗試用生字詞組詞。
3、老師帶讀生字詞,學生跟讀
4、注意下面這幾個字的讀音:
“摯”是翹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的“塑”讀“sù”,不要讀成“sǘ”。
“不禁”的“禁”要讀成“jīn”,不要讀成“禁止”的“jìn”。
“徑(jì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動。“徑”不要誤讀成“jī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邊”和“悄悄話”中的第二個“悄”應讀兒化音。
“嘰哩(li)咕嚕”,這里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楚。“哩”應讀成輕聲。
5、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結構:
“誕生”的“誕”的中間是“廴”,不要寫成“辶”。
“羅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間不要少寫一橫。
“激烈”、“激動”的“激”和“邀請”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