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 教案
教學目的: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2、通過詞中的關鍵字了解“詞”義。
3、通過這首詞了解江南水鄉打魚人悠閑自在的生活。
重難點、關鍵:了解詞的意境。
教具準備:小黑板、圖片。
課時準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一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大家還記得嗎?(憶江南),現在我要請同學們一起來背誦,有哪一組愿意的嗎?(嗯,同學們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2、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張志和”寫的一首詞《漁歌子》。《漁歌子》是詞牌名,所謂的詞牌名就像我們唱歌時用的“普”一樣,我們用同一個普可以唱出很多的歌曲,那我們我們接觸的詞牌名也是一樣,用同一個詞牌名可以寫出很多的詞,唯一不同的是:有些詞牌名可以反應詞的內容。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詞的作者,張志和很有才,在他16歲的時候,就表現出才華橫溢,那是他就給皇上寫了一封折子,是有關治國良方的,皇上看了,特別高興,表揚了他:“汝乃奇才也,天下諸生皆有汝之才,乃我大唐之宏福也”,就給他賜名為“志和”就是用他的志向維護天下之和平。可好景不長,作為大文豪的他,寫文章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從而激怒了皇上,就被貶官了。他覺得很委屈,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一氣之下就墮入了空門,成為了一個和尚,方丈賜名為“玄真子”,他也很喜歡釣魚,因此人們又叫他“煙波釣徒”,在他做和尚的某一天,不小心又激怒了方丈,受到了方丈的無理批評,他很生氣,當時天正是“斜風細雨”,他戴著箬笠,身披蓑衣,拿著漁具就去釣魚了,當他釣到美味可口的“鱖魚”時,心情特別好,心情越好,煩惱就沒有了,他馬上趕回寺院,拿出筆墨,寫下了這首詞“漁歌子”,就是要告誡后人,當我們心不平,氣不順的時候,就去釣魚,釣魚可以讓你悠閑自在,可以讓你心平氣和,可以讓你忘記煩惱,此乃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板書課題:漁歌子
二、新課教學
1、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吃透這首詞
出示小黑板:
1)教師范讀、領讀。并認識課文的生字。
(教師范讀后,提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自讀這首詞,不認識的字可以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可以舉手詢問老師。剛才大家讀得很好,我發現大家對一下字有些難度,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出示小黑板認識難字。)
2)學生齊讀,小組分讀。
2、圖文并茂,感悟詞義。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箬笠、蓑衣”等圖片,
(同學們:你們知道“鱖魚、箬笠、所以”嗎?從而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