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教案
教學目標:1、朗讀《漁歌子》,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像。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像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像,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圍繞人的名字聊天:誰取的名?什么意義?
(老師名——學生名——《漁歌子》作者的名)
二、了解作者,揭示課題。
1、板書:張志和,猜猜誰給他取的名?有何意義?
2、簡單介紹張志和。
3、出示詞題:讀題,認識詩和詞的區別。
三、解讀詞文,初感詞義。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到字正腔圓”。
2、指名誦讀。
3、在讀中感悟詞的意思。
四、詞中賞畫。
1、張志和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畫家,他的詞就是一幅畫,默讀,把你看到的景物圈出來。有哪些呢?
2、誰能把這些景物填寫在畫面上,寫出名字,畫出畫。
3、多種形式讀,讀出詞中的聲色。說出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指名讀——聽錄音——自由讀——師生賽讀——男女賽讀)
4、下魚了,漁翁應回去了,如果你是這位漁翁,你想回去嗎?
五、總結升華。
1、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誰能背一背這首詞。
3、誰能背一背關于春天的詩。
六、板書設計:
西賽山 白鷺
桃花 流水 魚厥魚
箬笠 衰衣
斜風 細雨
人:漁翁——————————垂釣
抒情:—————愛大自然、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