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讀寫11個生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和人們的態度,體會伽利略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3.學習心理描寫、側面描寫等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伽利略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初步學習心理描寫、側面描寫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時間:80分鐘(兩課時連上)
四、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明確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3.能用自己的話簡單介紹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生平及主要成就。(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指名讀課題。
(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著”字在“著地”中讀“zháo”;在“著陸”中讀“zhuó”。)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屏幕出示,指名認讀。
(2)交流易讀錯、寫錯的字。(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固執”一次中“執”的讀音——單讀時讀“zhí”,連起來讀時,讀“zhi”)
(3)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詞語。
(4)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可以叫簡練的概括,也可以簡單復述的方式講故事),引導學生明白,“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這件事情的結果。
(5)學生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從生平和偉大貢獻兩方面用自己的話介紹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出示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頭像)
(二)結合課文,深入了解兩位科學家。
過渡:同學們通過課前查閱資料對兩位科學家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是如何介紹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1.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兩位科學家。
2.重點檢查學生讀課文前兩自然段,并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介紹的關鍵詞發現:
伽利略:25歲年輕教授 辯論家(討論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辯論家?):(1)能言善辯(2)善于質疑別人的觀點(提出不尋常的問題)(3)說話有理有據……
亞里士多德:2000多年前哲學家 信奉 真理(奉若神明)
引導學生揣摩人們的心理,朗讀“責備的話”。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此處不作深究,只簡單體會)
(三)細讀文,體會伽利略的精神。
1.從故事發生,到結束,伽利略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按順序概括出來(小標題形式)。指名到黑板上板書,其他人自己寫在練習本上。
2.學生交流,并引導學生發現:
(1)產生疑問(起因)
(2)反復試驗
(3)宣布結果 (經過)
(4)公開試驗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結果)
3.以讀文本,揣摩人物心理。
(1)指名讀文第三自然段。
引導學生思考伽利略產生并提出疑問,容易嗎?為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然后引讀(重點是心理活動):(體會伽利略提出問題不易,體會伽利略勇氣和獻身精神)
a.對一個大家認為真理的觀點產生疑問,如何來讀?
b.對于亞里士多德這樣一個權威產生疑問,如何來讀?
c.一個時年僅25歲的年輕教授,一個是兩千多年前的,被奉若神明的大哲學家,如何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