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版第八冊23課古詩《鄉(xiāng)村四月》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蠶桑、卷、了”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主動進行語言的品位和體會。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jié)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學生背誦古詩詞)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詩人。
板書:翁卷(學生介紹詩人,教師適時補充。)
提到翁卷,人們總會想到這首詩(板書:鄉(xiāng)村四月)。說說讀過詩題后你知道了什么?
鄉(xiāng)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進田園,去感受江南水鄉(xiāng)初夏的氣息吧。
(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蠶、桑
3.指名學生再讀,試著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
4.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完成后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的講)
過渡語:鄉(xiāng)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
三、品讀美景。
1.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xiāng)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具體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寫在紙上或用畫筆畫下來。
(學生匯報)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透過這四個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綠了?
是啊,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綠的世界(出示圖),眼前這一片綠色又讓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詞語呢?
(2)過渡:除了綠的山原,從第一句中還看到什么了?(“白滿川”)
描繪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出示圖)
師導:你覺得第一句中哪個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筆畫下來,在旁邊再寫一寫你的感受。(重點“綠白遍滿”)
2.過渡:四月的鄉(xiāng)村還有更美妙的呢,聽,那空中傳來了什么啼叫的聲音?(播放杜鵑鳥的叫聲)子規(guī)的歌聲這樣動聽,你覺得它在唱些什么?
師導:這子規(guī)聲聲還喚來了詩中的雨,輕輕讀詩句,體會一下這是一場什么樣的雨?(如煙的雨)還可以怎樣形容?
蒙蒙細雨像輕紗般的……
體會讀第二句詩,讀出輕柔(指名讀,然后齊讀)
出示翁卷的《山雨》,感受這又是一場什么樣的雨?
3.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guī)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褪沁@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卻變成了美若仙境的畫卷,把我們帶入了美妙的境界之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四、品讀人勤。
過渡:這樣如詩入畫的美景,想去身臨其境的賞一賞嗎?如果我們此時前去拜訪,會受到鄉(xiāng)人們熱情的歡迎和款待嗎?(不會)為什么?你是從哪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