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學,理解詩意.
2,想象詩的意境,化詩為畫.
3,吟詩成誦.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音樂)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風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鐘愛,許多詩詞佳作流傳至今.還記得嗎 白居易曾在《憶江南》中寫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朝陽映照下的江景令詩人如此魂牽夢繞,那么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聽————(歌曲).
你發現了嗎 對了,許多詩詞當時就是被譜上曲子傳唱開來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張志和的《漁歌子》.
二, 整體把握古詩:
首先請聽周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我讀得怎么樣 指名上臺劃節奏.
下面,請大家把這首詩試讀幾遍.
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報名讀
齊讀.讀完整首詩,你認為他主要寫了什么
你從這首詞中,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情緒
三,細細品味古詩.
下面,讓我們細細地品味這首詩.
首先,請女孩子齊讀前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你知道這兩句中哪些字詞的意思
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了這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或者聽到了什么
多美啊,誰來美美地讀一讀 報名讀,齊讀.
如此美景,無人問津啟不可惜 后兩句又寫了什么呢 男孩子來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讀了這兩句,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斜風細雨不須歸",讀到這兒,你心中沒有疑惑嗎
漁人為什么不肯歸去
1,釣魚
2,觀景("可謂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樂也!")
張志和有個別稱叫"煙波釣叟",晚唐時期,朝廷昏庸,社會動蕩,做官的張志和被小人誣陷,遭到削職貶官,從此他歸隱山林自得其樂,詞中的漁人可能指誰
如果說詞中的漁人就是張志和自己,那我們細細品味一下,這首詞表達了他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板: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多么開朗,豁達的個性!讓我們盡情地讀一讀.同樣是江邊垂釣,同樣遭遇陷害,貶官,老師這兒帶來了另一首詩《江雪》,誰來讀一讀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聰明的孩子們,這首詩表達的還是高興的心情嗎
處事"寒江獨釣圖",詩人將冰冷的心融入了這一片冰冷蒼茫的天地間,多凄涼啊!
下面我們來玩個變魔術的游戲好嗎 怎樣使這副圖搖身一變,變成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呢 大家出出注意吧!
小結: 多奇妙啊!同樣的江邊垂釣,同樣的遭遇,但由于詩人的性格不同,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所表達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們看,煙雨迷蒙間,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彩明麗卻不失柔和,看似寧靜卻又充滿活力.這是一首清麗婉轉的詞,更是一幅意境淡遠的山水畫!
如果我們今天不美美地來吟誦一番,啟不辜負了它的詩情畫意 誰來試試 可以.....
齊誦.
四,作業
根據詞作一幅畫或寫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