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說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年輕時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勇敢挑戰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并經過反復求證和公開試驗,用事實捍衛了真理。從文本價值上說,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學生尊重權威但不能盲從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教材。從文章表達上看,主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些理應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所以,教學這篇老課文,就必須立足新課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審視教學處理,注重閱讀感悟,著力言意兼得,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學課件、課文插圖等。
【教學流程】
一、感知整體,集中閱讀心向,初識人物形象
1.談話導入:同學們,課前大家都預習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了(板書課題),現在就來檢查檢查,有信心嗎?
2.讀課題,讀對“著(zhao) 地”一詞。
3.檢查預習,讀好課文。
(1)讀好帶有生字詞的語句。
①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bian)論家”。(進行“辯”“辨”“瓣”的辨析,提示“辯”的寫法,并引出“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讓老師很難解答”一句。)
②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feng)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可更改的真理。(指導讀好“奉” 和多音字“更”。通過對“信奉” 與“相信”的比較,簡介亞里士多,以及聯系人們信奉神靈的生活實例和“不容更改的真理”等語句理解“信奉”的意思。)
③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wei)背人類的真理?”(理解“違背”意思,指導讀出責備的語氣。)
④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拴(shua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tuo)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bang)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
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著重讀好三個生字,讀通這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