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課文特點 上出文本精彩──《麥哨》教學案例及反思
《麥哨》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xiāng)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shè)疑。接著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yīng),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yōu)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我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gòu)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領(lǐng)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的藍本!墩Z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于是我在實施教學時充分挖掘課文可利用資源,用足用好教材,收到較好教學效果。一、抓住課文題目,滲透寫作知識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麥哨”嗎?
。ú簧賹W生納悶,搖頭。)
師:(出示實物,試吹)它是一種用麥桿做成的哨子,能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生眾:(恍然大悟)哦,原來就是這個呀,我也吹過。
生:我們叫它“叫子”。
師:(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盛夏的農(nóng)村,大片大片的麥子成熟了,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他們用麥桿做成哨子,“嗚卟,嗚卟”地吹著……請大家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為什么要用這“麥哨”作為課文的題目呢?
生:我覺得以“麥哨”為題,點明這篇文章是寫農(nóng)村生活的。
生:我認為“麥哨”也是我們農(nóng)村夏天特有的,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
生:麥哨雖小,但給孩子們帶來了童年的歡樂,所以作者就以“麥哨”作為題目。這叫“以小見大”。
生:我一看見“麥哨”這個題目,就感覺很美,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
師:是呀,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題目取得好,能給整篇文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課題。
【反思】
現(xiàn)在的孩子對麥哨缺少感性的認識,因此出示實物顯得很有必要。其次,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妙,以盛夏鄉(xiāng)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是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知識滲透的好教材。以教材為例子、深入淺出地教學,具體形象,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生學得有滋有味。
二、理清課文脈絡(luò),揣摩表達方式
師:同學們,課文幾次寫到麥哨的聲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讀課文)兩次。第一次在課文的開頭,第二次在課文的最后兩段。
生:我從“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的麥哨?”這句話猜想上一句“嗚卟,嗚卟”就是吹麥哨發(fā)出的聲音了。
師: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猜想,真會讀書。再讀課文,體會這兩處描寫麥哨的好處。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的聲音開頭,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想這是什么聲音?我覺得這樣的開頭有新意。
生:課文以“嗚卟,嗚卟”開頭,然后又提出“田野里是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給我們設(shè)下懸念,吸引我們讀下去。
生:課文最后又寫到麥哨的聲音,這樣首尾呼應(yīng),渾然一體。
師:大家體會得真好!同學們,寫一篇文章就好比要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首先要考慮我要造怎樣的房子,怎樣來建造。寫文章時也一樣,也要先打個框架,比如怎么開頭,怎么結(jié)尾。
【反思】
雖然我們主張學生放膽寫文,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性。“由放到收”也是一條有效的作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四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年的習作經(jīng)歷,學生也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進行如何表達方面的考慮,他們急需教師指點迷津。在這個時機適當?shù)貙W生進行表達順序、表達方法上的指點,很有必要。從上面的教學片段來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體悟得相當深切、到位。教師形象的譬喻則促進學生的遷移、內(nèi)化、吸收。
三、品味優(yōu)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師:同學們,造好了房子,要想住得舒適,還需要做什么?
生:買來裝飾材料,把房子裝修得漂亮些。
師:是呀。寫文章也一樣,有了大致的框架,還需要用恰當?shù)、?yōu)美的語言來表達。這樣的文章大家才喜歡讀。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你喜歡課文的哪些句子,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