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人說王維的詩作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說本文就是“文字繪畫,畫中藏文”了。本文是新課標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里的一篇描寫南方田園風景的精讀課文,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農村生活,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其教學設計如下:
二、學情分析
和敘人敘事的文章相比,學生學習寫景的文章有一定難度。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身邊的景物不太關注,很少有人去仔細觀察,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言“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尤其是《鄉下人家》所描繪的都是平凡景物、普通場面,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大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對鄉村景物更是陌生;文字也通俗易懂,清新明快,而要想讓學生通過白開水般的文字,對鄉下生活產生喜愛和向往之情,教師必須研究教學策略,用心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5個生字 ,會寫14個生字;積累和正確書寫好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走進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學習作者通過描寫鄉下人家的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以此為契機,開展“走進田園”的綜合性學習,培養實踐活動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課前的查閱資料、課上交流與感悟及課后的反思,達到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品讀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媒體
1.多媒體課件,出示房前爬藤蔓,空地鮮花綻,雞鴨爭覓食,沐夕陽晚餐……幻燈片,聲圖并茂,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插圖,文章中有幅黑白插圖,學完課文后,要達到心中腦中將圖染成五彩斑斕的效果。
五、教學過程
(一)展示匯報,拋磚引玉(課件演示)
學習文章的時間,正是暮春初夏之時,我會在課前布置同學,拿上相機,走進大自然,或去鄉下親戚家,或去農家樂,要他們用孩童的視角去感受大自然和鄉村生活,并記錄下來。親身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因此,上課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中是否有作品需要展示?我們來開個展示會吧!”這時候,同學們爭相展示,回味著周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