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案
( 課件出示:眼睛怎樣才能得到永生? 作者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做題目?)
4、理出學習思路。
現在就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并結合老師的閱讀提示自由地瀏覽課文,同時想想課文講了什么?
[導入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第一次質疑問難,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及時歸納學生的問題并結合老師的閱讀提示則理出了學習的思路。]
(二)初讀感悟,誘發情智
1、學生自由瀏覽課文,認讀生字詞。
2、同學瀏覽課文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板書:母親 父親 溫迪 琳達
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講述的是琳達一家人為了盲人重見光明,無私捐贈眼睛角膜的故事。<板書:捐獻角膜>
4、誘發情智:
面對親人的捐贈,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三)釋疑解惑,細讀感悟
第一部分:面對捐贈母親的角膜,琳達的態度。
1、談話: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回到1965年在琳達十四歲的時候,她母親去世了,而更讓他痛苦的是,父親既然要將母親身體的一部分捐贈給他人,此時此刻,琳達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匯報:指讀琳達的表現。<板書:堅決反對>
3、出示課件,引導讀:琳達無法抑制自己的痛苦,沖著父親哭喊著,“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借助課件加深情感體驗,和后面的自覺捐獻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琳達轉變的過程。]
4、琳達的反對與父親的平靜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找出描寫父親態度的句子,并體會父親所說的話,給了琳達哪些影響。
(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5、讓學生自學自悟,體會句子的意思,理解句中的情感。
6、創設情境讀:假如你是琳達的朋友,你會怎樣安慰傷心的琳達。(讓學生思考中感悟捐贈的含義,理解能幫助他人恢復健康,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7、指導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有感情的朗讀父親的話(齊讀)。
第二部分:面對父親捐贈角膜,琳達的態度。
1、父親哪些話改變了琳達的態度。
1)(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父親年老時講的話:“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你們將會多么自豪!”
a創設情境讀:請你閉上眼睛想象假如自己就是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的盲童,當你們睜開眼睛的那一刻,看到了什么?(重見光明,見到了世界、見到了陽光,見到了夢中的親人……(學生想象)
b指導讀:你從中體會到什么?讓我們愉快地讀一讀這段話吧!
[為學生創設情,使學生處于一種強烈的感受之中,體會到人物崇高的精神。]
2)受父親的影響,琳達的態度發生了改變,由當初的強烈反對到父親與世長辭后,琳達是怎樣做的?<板書:遵從遺愿>
第三部分:面對溫迪要捐贈角膜,琳達的態度。(感受“驕傲”)
1、重點研讀:
⑴ 師生交流引導出含有“驕傲”的幾個句子,學生體會文中這個詞語的含義,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導出<板書:感到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