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這篇課文含義非常深刻,短小精悍,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說實在的,我自己也被這篇文章深深的感染著,但文章的內(nèi)涵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在引領孩子逐步感悟生命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去解讀文本,去品味語言、感悟語言,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提升,師生共同享受語文、享受學習,情感達到共鳴。備課時,我重點思考四個問題:1、如何潤物細無聲地滲透課文的主題,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懂得熱愛生命、在遭遇挫折時與命運抗爭。
2、如何有層次地設計教學,體現(xiàn)教學“不著痕跡、跌宕起伏”的和諧之美。
3、如何處理課堂上發(fā)生的小“意外”。
4、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精妙,點撥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我在思考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它給我?guī)淼氖斋@之大是毋庸質疑的,因為自始至終我都思在其中。如何鉆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設計大環(huán)節(jié)、如何處理小細節(jié);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讓我體會了語文的魅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樣。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文本給讀者留下了不確定的空白,等待讀者用想象去填空,進行再創(chuàng)造。今天在教學完了《生命生命》這一課后,讓我深切體會到這一點。
教學《生命,生命》過程中的研讀賞析部分,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通過讓學生朗讀感知課文,選讀語言材料,尋讀品味語言的形式,去體驗讀書的過程,得到過程中的求知之樂。朗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的朗讀,不僅要達到原有要求的順暢,而且要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的不同來傳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傳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如對課文第二個事例的朗讀指導,我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練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語言很精練,富有韻味,單純朗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語言的品味。因此我力求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對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學過程中設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合作討論選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充分體現(xiàn)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閱讀層次和閱讀體驗。
華羅庚說過:“唯一推動我學習的力量,就是興趣與方便”。過去,使學生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一是失去夢想和激qing;二是失去了積極的態(tài)度;三是失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四是失去了活潑開朗,封閉了自己。新的語文課程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獨立閱讀、自由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加厚學生人文底蘊,特別加強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所以,在體驗反思階段設計了這個話題:讀完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討論,輕松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使之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