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設計
7.讓我們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大聲地、盡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五、板書設計
16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反思: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整首詩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沒有充分的情感體驗,那學生的朗讀就是空洞的,理解也是膚淺的,我們的教學也就是無效的。我想: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下,離戰爭很遙遠,戰火紛飛的鏡頭只在電視、電影中見過。因此,只有從學生現有的經驗出發,給學生廣闊的視野,感性的材料,讓學生真正走近戰爭,更多地了解戰爭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他們才會真正從內心深處發出憎恨戰爭,熱愛和平的呼喚,我們的教學目標才會落到實處。
為營造氛圍,我采用多種方法,鏈接教材以外的豐富資源,以直觀的畫面和豐富的內容沖擊學生的視覺,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情感走進課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說戰爭”這一環節,以下內容是我在課堂上呈現的一組數據:
戰爭是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自1990年以來,全球共有200多萬兒童在武裝沖突中喪生,有600多萬兒童受重傷,1200萬兒童無家可歸。伊拉克每個月約有5000名兒童死亡,是世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8名兒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歲前夭折。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將使總數達130萬的伊拉克兒童面臨嚴重的饑餓、疾病和死亡的威脅,傷亡人數高達數十萬。
當我用低沉的聲音再配以哀傷的音樂讀完這段文字后,一雙雙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對這些孩子的無比同情。緊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畫面,并繼續配樂解說: “這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她的身邊是死去親人的尸體;他痛苦地呻吟著,腿已被炮彈炸斷;她遍體鱗傷,已經再也聽不到親人的呼喚;她握著僅有的一塊干糧,雙眼充滿了恐懼;母親領著三個孩子逃離家園,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此時,學生們的心靈被震撼了,他們有太多的感情需要宣泄,所以當我請大家談談此時的心情時,就連平時不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了小手……
正是有了這樣的鋪墊,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的“讀”才格外有效,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巧妙的引讀更是提升了讀的質量,使“悟”得到升華。最后,當全班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大聲地、盡情地朗讀這首詩時,整堂課達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