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于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wèi)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不催人淚下。
[設計理念]:
如何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失去親人的痛苦,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本教學將根據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換位體驗,以讀促悟。以“指導閱讀理解、指導朗讀感悟、指導聯(lián)系現(xiàn)實理解句子、指導讀寫實踐”,架起學生和文本溝通的平臺,使學生形成在與文本對話中主動理解和體驗的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深切懷念和失去父親的痛苦,對和平無比的渴望。
2、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教學難點]:
深切體會失去親人的痛苦,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熱愛和平、呼吁和平。
[教學準備]:
1.收集資料,了解當今世界戰(zhàn)爭。
2.準備反映戰(zhàn)爭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引入:
1、師導: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幸福中,然而這樣幸福的日子并不屬于每一個孩子,因為世界上不少地區(qū)還彌漫著戰(zhàn)爭的硝煙.(師播放課件:配有槍炮聲的有關戰(zhàn)爭場面的圖片:無情的戰(zhàn)火、坍塌的房屋、逃難的人群……)
2、學生看課件后,談談對戰(zhàn)爭的認識或看圖片的感受。(板書:戰(zhàn)爭殘酷)
3、師小結:殘酷的戰(zhàn)爭奪走了無數人寶貴的生命,.這節(jié)課我們再一次走近一個中國孩子,一位曾被戰(zhàn)爭奪去父親生命,飽嘗失去親人痛苦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這位孩子內心呼聲。(板書課題: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設計意圖:好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入情。教師充滿激qing的導語和多媒體課件播放的有關戰(zhàn)爭的圖片,把學生引入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到了戰(zhàn)爭的可怕,為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二、整體入手,復習提問:
1、指名讀全文,學生思考:
(1).雷利在呼喚什么?(板書: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
(2.)他為什么而呼喚?(課件播放: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
2、師小結:是啊,為了不再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為了擁有充滿愛與陽光的美好家園,我們要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整體把握的能力”。此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一名學生讀全文,其他學生思考問題。不但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而且把握了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