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
大家好!我是來自渠縣涌興鎮第一中心小學的楊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第二課時。這篇課文選自: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我的說課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領悟課標精神,深挖教材內涵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書信類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緬懷了為維護和平而犧牲的父親,并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發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與世界因戰爭帶來的不幸有機的結合起來。引起了讀者感情的共鳴。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齡段的孩子接觸事物直觀、具體,喜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生活,文中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自主感悟和平與戰爭兩個對峙性強的不同概念還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礎。但我充分運用豐富的遠程教育資源和孩子們充分的課前準備,可以讓孩子建立起和平與戰爭的立體空間,感悟課文內涵,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上堂課學生已完成生字新詞的學習,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認知目標:
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社會、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標:
提高利用課外資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同時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重點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理解“嬌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義,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是本堂課的難點。
第二部分:科學運用媒體資源,指導學生學習
一、教學策略
1、重難點解決方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是這樣來解決本堂課的重、難點的。
⑴ 運用運教資源,營造學習氛圍:
遠程教育資源可以創造層面豐富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表現手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方刺激,從面創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消除聽課者的疲勞,提高教學效率。
⑵ 依托情感,精讀細悟:
語文教學必須依托于情感,而讀則是加深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讀中感悟的教法。通過學生自由讀、品讀、指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學生的評讀、賽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通過老師的引讀與范讀渲染氣氛,再現文中感人至深的場景,為突破重點做準備。
⑶ 創設情境,進出文本:
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創設“找身邊爸爸優點”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進出文本,放飛思想,突破重點。
⑷ 收集資料、積累感知:
由于文中內容距離現實生活太遠,孩子們在和平的環境中,對于戰爭缺乏深入了解,所以,我讓孩子們在課前收集本課的相關資料。通過資料的累積和展示,激發情感,拓寬視野,幫助孩子們較為深入地了解戰爭、理解戰爭的災難性,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2、個性發展策略:
孩子們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通過、課前收集──讀中感悟──情境創設──思維擴散這一系列的個性發展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步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參與的學習中去感悟。